[发明专利]一种索拉非尼与β‑环糊精的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68081.6 | 申请日: | 2017-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6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白宏震;胡秀荣;潘之渊;汤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7/69 | 分类号: | A61K47/69;A61K31/44;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12 | 代理人: | 唐银益,李亦慈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索拉非尼 环糊精 包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抗肿瘤药物4-{4-[({[4-氯-3-(三氟甲基)苯基]氨基}羰基)氨基]苯氧基}-N-甲基吡啶-2-甲酰胺(索拉非尼,Sorafenib)的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索拉非尼化学名称为:4-{4-[({[4-氯-3-(三氟甲基)苯基]氨基}羰基)氨基]苯氧基}-N-甲基吡啶-2-甲酰胺,分子式C21H16ClF3N4O3,分子量为464.82,分子结构如式Ⅰ所示:
索拉非尼是由德国Bayer和Onxy公司研发的抗肿瘤口服多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不能实施手术的肝癌、肾细胞癌和甲状腺癌。索拉非尼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血管生成的双重抗肿瘤作用,通过抑制肿瘤细胞靶部位A-RAF、B-RAF、V600EBRAF、C-RAF、FLT3、c-KIT、VEGFR-2、VEGFR-3和PDGFR-β激酶的空间构型而改变其磷酸化机制,抑制激酶活性,进而干扰肿瘤细胞的RAF/RAF/MEK/ERK和VEGF信号通路,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遏制血管生成的效果。索拉非尼作为一种多靶点抗肿瘤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较强,在癌症治疗中优势明显,目前应用广泛的药剂形式为甲苯磺酸索拉非尼(商品名称:多吉美),于2005年获批美国FDA,于2006年获批进入中国。
索拉非尼在水中溶解度极小(几乎不溶)且肠胃渗透性较高,被列为BCS(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Ⅱ类药物。目前索拉非尼制剂的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较低(约为38%~49%),口服剂量较大(400mg/次,2次/天),长期服用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改善索拉非尼制剂的溶出度,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降低毒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分子式为C42H70O35,分子结构如式Ⅱ所示。
β-环糊精是一种环状低聚糖化合物,含有7个D-吡喃葡萄糖单元,其分子构型呈微锥形圆环,具有外缘亲水,内腔疏水的特点。β-环糊精的空腔可包合众多客体分子,形成主客体包合物(Host-Guest Complex),引起客体分子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性质的改变,是FDA批准的医药辅料和食品添加剂。某些难溶性药物分子作为客体经包合后,溶解度和分散性显著提高,同时由于β-环糊精外部的多羟基亲水性提高了药物的生物相容性,另外β-环糊精的天然可酶解性也使得被包合药物的缓释作用得到改善。
鉴于索拉非尼的超低溶解性,原研公司将其制备成盐型(对甲苯磺酸索拉非尼,商品名“多吉美”),以期改善其溶解性。但对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的溶解性仍极差,在水中几乎完全不溶,生物利用度仍有待提高(38-49%,相对于口服剂量100-400mg),而且甲苯磺酸索拉非尼呈强酸性(pH<2),对于口服药物来说,酸性强会产生明显的肠胃刺激。目前针对索拉非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索拉非尼对甲苯磺酸盐的制备(WO0041698、WO2006034796、CN101052619)及不同晶型(Ⅰ,Ⅱ,Ⅲ)的制备(WO0042012、WO2006034797、CN101065360)。
中国专利CN102145175公开了一种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采用羟丙基-β-环糊精作为主体分子对甲苯磺酸索拉非尼进行包合,但所形成的包合物结构表征不充分,仅公开了包合物的差示扫描量热曲线,因此对是否真的形成了包合物不能确定。另外,CN102145175对包合物性质的研究极少,仅公开了其在水中的平衡溶解度,而且溶解性研究表明,在投料比为1:1的时候,该包合物相比于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的溶解性几乎没有提升(1.1倍)。因此,制备溶解性更好,生物利用度更高的索拉非尼制剂形式,并对其进行清晰的结构和性质表征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680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