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泡椒杏鲍菇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33928.7 | 申请日: | 2017-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3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吴奕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奕松 |
主分类号: | A23L31/00 | 分类号: | A23L31/00;A23L19/20;A23L25/00;A23L33/00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南粤专利商标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01 | 代理人: | 余建国 |
地址: | 515700 广东省潮***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杏鲍菇 泡椒 柠檬酸 谷氨酸钠 维生素C 晾干 花椒叶 野山椒 米酒 白醋 洗净 花生 饮用 蒜瓣 人体免疫力 抗体形成 混合液 降血脂 抗肿瘤 食盐水 重量份 便秘 肠道 切片 盐水 抗癌 刺激 制作 | ||
一种泡椒杏鲍菇,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杏鲍菇60~80份,花生20~45份,野山椒30~40份,食盐水25~35份,柠檬酸0.05~0.15份,维生素C 0.1~0.3份,米酒15~45份,花椒叶5~15份,蒜瓣5~15份,白醋25~45份,谷氨酸钠0.1~0.3份。将所述杏鲍菇洗净晾干切片、花生、野山椒和花椒叶洗净,晾干混在一起泡在柠檬酸、维生素C、米酒、白醋、谷氨酸钠和盐水的混合液中10‑25 天。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泡椒杏鲍菇,长期饮用,可以润肠道,防止便秘,能刺激抗体形成,增强人体免疫力,发挥抗癌、抗肿瘤、降血脂的作用,是一种值得人们长期饮用的杏鲍菇食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泡椒杏鲍菇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是生长于欧洲地中海区域、中东和北非,但也在亚洲部分地区生长的食用性菇类,因其具有杏仁的香味和菌肉肥厚如鲍鱼的口感而得名。杏鲍菇属于侧耳属的最大一个种,这个属也包含一个食用性菇类平菇。杏鲍菇拥有厚的白色肉质菌柄,和小型棕褐色的菌伞(在较年轻时期)。未烹调前,会散发出淡淡的香气。烹调后会散发出典型的菇鲜味,并且质地类似于鲍鱼。杏鲍菇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镁、铜、锌等矿物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对人体具有抗癌、降血脂、润肠胃以及美容等作用。杏鲍菇多糖作为一种特殊的免疫调节剂,在激活T淋巴细胞中具有强烈的宿主介导性,能刺激抗体形成,增强人体免疫力,发挥抗癌、抗肿瘤、降血脂的作用;杏鲍菇多糖对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杏鲍菇食用方式单一,口味单一,腌制的食用菌在食用前需脱盐,比较麻烦。且食用菌食用时一般仍需和其他的菜肴搭配。因此,需提供新的食用方法、 新口感, 并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的泡椒食用菌,以丰富人们的饭桌。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泡椒杏鲍菇及其制作方法,步骤如下:
一种泡椒杏鲍菇,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杏鲍菇60~80份,花生20~45份,野山椒30~40份,食盐水25~35份,柠檬酸0.05~0.15份,维生素C 0.1~0.3份, 米酒15~45份, 花椒叶5~15份,蒜瓣5~15份, 白醋25~45份, 谷氨酸钠0.1~0.3份。
优选地,一种泡椒杏鲍菇,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猴杏鲍菇63~75份,花生22~42份,野山椒32~38份,食盐水28~32份,柠檬酸0.07~0.12份,维生素C 0.12~0.23份, 米酒17~42份, 花椒叶5~12份,蒜瓣5~12份, 白醋27~42份, 谷氨酸钠0.15~0.23份。
优选地,一种泡椒杏鲍菇,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杏鲍菇65~75份,花生25~40份,野山椒33~38份,食盐水28~30份,柠檬酸0.09~0.1份,维生素C 0.15~0.2份, 米酒17~40份, 花椒叶7~12份,蒜瓣7~12份, 白醋30~40份, 谷氨酸钠0.15~0.2份。
优选地,杏鲍菇需要选择完整,色泽,正常新鲜,外表无病、虫、杂质的特征体现。
优选地,食盐水浓度为 10-12%且 pH 值为 3.2。
所述的一种泡椒杏鲍菇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杏鲍菇洗净,晾干,切片,得到A备用;
(2)将花生,野山椒,花椒叶洗净,晾干,得到B备用;
(3)将柠檬酸,维生素C, 米酒, 白醋, 谷氨酸钠,加入盐水中搅拌均匀,得到液体C备用;
(4)将上述A和B放入液体C,泡制 10-25 天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奕松,未经吴奕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39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