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环境运载机器人识别楼层的神经网络群体混合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31220.8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23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刘辉;李燕飞;黄家豪;王孝楠;段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N3/08 | 分类号: | G06N3/08;G06N3/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43114 | 代理人: | 龚燕妮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环境 运载 机器人 识别 楼层 神经网络 群体 混合 计算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环境运载机器人识别楼层的神经网络群体混合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梯控制系统获取电梯当前所在楼层的楼层号的方式是:在电梯的基站层设置感应元件,在电梯的轿厢上与感应元件相对应的位置安装感应接收器;当电梯经过基站层时,通过感应元件和感应接收器的相互作用,得知电梯处于基站层这一事实,从而将电梯的当前楼层号设置为基站层的楼层号(基站层的楼层号系统预先知道);然后在电梯上行或下行时,通过自动加1或减1来计算电梯轿厢所在楼层的楼层号。
但是,对于独立的运载机器人系统而言,其一般独立地检测电梯的楼层号,现实条件下给现有电梯轿厢专门为运载机器人安装楼层信号交互系统设备的空间极为有限。在实践中,也并没有为安装第三方系统装置设计的电梯。目前,机器人识别电梯楼层方法有图像处理法、单片机楼层信息读取法和数字辅助片法。图像处理法即使用图像处理的方法识别电梯内部楼层数影像,由于图像处理法读取图像时一旦受到强光影响会造成很大误差。单片机楼层信息读取法通过单片机读取电梯信息识别楼层,运用简单,拥有较高识别率,但该法有一个大的弊端,此法必须在电梯内部进行改造,现有国际环境下电梯种类繁多,未形成统一标准,加上版权问题,第三方进行改造难度极大。数字辅助法是人为在环境中设置较易识别的信息用以机器人来视觉识别,辨识率高,但是一旦机器人的视线受到障碍物阻挡,将无法识别。早期开发的室内定位方法是基于多楼层环境的无源地标,用于识别机器人在电梯外的当前楼层数。为了克服以上不足,便于运载机器人独立在电梯内智能识别楼层,所以现在提出一种基于大气压测量的楼层辨识方法及系统。优点,适应所有环境
中国专利CN102009883B中公开一种电梯轿厢位置检测装置,包括电梯控制器;还包括有一大气压力检测海拔高度数据采集通讯电子板,安装在电梯轿厢中,并通过通讯电缆与电梯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梯控制器处理来自该大气压力检测海拔高度数据采集通讯电子板的传输信号而判断电梯轿厢在井道内的位置。然而,气压传感器读数随天气和高度而变化,读数具有波动性,单独依赖气压传感器来检测楼层将产生较大误差,上述专利没有考虑气压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振荡和周期内读数的变化,如果使用在实践生产中,将导致无法获取此文所述的电梯轿厢因停电而失去的正确位置信息,具有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环境运载机器人识别楼层的神经网络群体混合计算方法,其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利用气压随高度、温度、湿度变化而变化的特征,对电梯所在环境数据进行特征融合处理,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和分类建模处理,对机器人所在楼层进行实时判别。
一种智能环境运载机器人识别楼层的神经网络群体混合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集各楼层气压数据样本;
所述各楼层气压数据是指运载机器人位于各个楼层在不同时间间隔区间中利用气压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分别采集的大气压均值、湿度均值以及温度均值,一个样本是指运载机器人位于一个楼层在一个时间间隔区间中采集的大气压数据均值、湿度均值以及温度均值;
在相同的天气环境下,在不同楼层采集的大气压值不同;不同时间间隔包括在各种天气条件下的时间间隔;
步骤2:对各楼层气压数据样本按照天气模式进行聚类,得到同一楼层在同一天气模式下的气压子样本集;
每个气压子样本集为步骤1采集的数据中同一楼层在同一天气模式下所有历史时间间隔中采集的气压均值;
步骤3:依次对每个气压子样本集中所有气压均值利用FIR滤波器进行滤波去噪处理;
所述FIR滤波器的系数采用蝙蝠算法进行寻优获取;
步骤4:利用所有去噪后的气压子样本集,构建各天气模式下的气压样本训练集;
每个天气模式下的气压样本训练子集包括同一天气模式下所有楼层的经过去噪后的气压子样本集,所有天气模式下的气压样本训练子集构成各天气模式下的气压样本训练集;
步骤5:利用各天气模式下的气压样本训练集构建基于天气模式的气压楼层预测模型;
依次将每个天气模式下全楼层的所有气压均值训练子集中的气压均值作为输入数据,各气压均值对应楼层层号作为输出数据,训练神经网络,获得基于天气模式的气压楼层预测模型;
步骤6:利用运载机器人当前所在楼层层号和大气压、湿度以及温度,确定当前楼层的天气模式,调用对应天气模式的气压楼层预测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12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