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印膜结构及其制法与立体转印品及其制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18201.1 | 申请日: | 201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49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吴卢汉柽;黄朝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勤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M1/40 | 分类号: | B41M1/40;B41M5/40;B42D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55 | 代理人: | 张雅军;孙金瑞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膜结构 及其 制法 立体 转印品 | ||
一种转印膜结构包含一弹性薄膜基材层、一模板层、一第一遮光层、一第二遮光层、一填充层、一暗反应层、一第一图案层及一固定层。该模板层形成在该弹性薄膜基材层上,该第一遮光层形成在该弹性薄膜基材层上,该第二遮光层形成在该模板层上,该填充层形成在该第二遮光层上,该暗反应层形成在该填充层上,该第一图案层形成在该第一遮光层上,该固定层位在该暗反应层与该第一图案层上。本发明的转印膜结构于一物件表面所形成的立体转印图案上不会残留离型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印膜结构及其制法与转印品及其制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包含遮光层的转印膜结构及其制法与立体转印品及其制法。
背景技术
为了增加物品外观的美感,现有已存在各种能贴覆于一物件表面且具有各式转印图案的转印膜,例如可贴覆于如手机或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外壳上的转印膜。然而,大多数转印膜上的图案皆仅限于平面转印图案,非为能产生具有立体触感的立体转印图案。
目前市面上已出现能于物件上产生立体转印图案的转印膜结构,此转印膜结构的制法是先提供一离型剂层,并于该离型剂层上设置一软性涂层,接着于该软性涂层上相反于该离型剂层的一侧设置一油墨层,再于该油墨层上相反于该软性涂层的一侧设置一黏着层,最后制得一转印膜结构。前述的转印膜结构在通过该黏着层固定在一物件表面并移除该离型剂层后,该物件表面上即会形成立体转印图案。
然而,前述的转印膜结构在移除该离型剂层后,常会于该立体转印图案上残留离型剂,并无法将离型剂完全移除干净,影响到立体转印图案的美观。因此,如何解决现有的转印膜结构因离型剂所产生的缺点,成为目前致力研究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印膜结构。该转印膜结构于一物件表面所形成的立体转印图案上不会残留离型剂。
本发明的转印膜结构包含一弹性薄膜基材层、一模板层、一第一遮光层、一第二遮光层、一填充层、一暗反应层、一第一图案层及一固定层。
该模板层以第一图样形成在该弹性薄膜基材层上且由涂料形成。
该第一遮光层以互补于该第一图样的第二图样形成在该弹性薄膜基材层上且由紫外光吸收油墨形成,该第一遮光层与该模板层位在同一平面上。
该第二遮光层以该第一图样形成在该模板层上且由紫外光吸收油墨形成。
该填充层以该第一图样形成在该第二遮光层上且由透明油墨形成。
该暗反应层以该第一图样形成在该填充层上。
该第一图案层以该第二图样形成在该第一遮光层上且由油溶性涂料形成,该第一图案层与该第二遮光层、该填充层及该暗反应层接触。
该固定层位在该暗反应层与该第一图案层上。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述转印膜结构的制法。
本发明的转印膜结构的制法包含下列步骤:
步骤(a):在一弹性薄膜基材层上以第一图样形成一由涂料形成的模板层;
步骤(b):在该弹性薄膜基材层上以互补于该第一图样的第二图样形成一由紫外光吸收油墨形成的第一遮光层,该第一遮光层与该模板层位在同一平面上;
步骤(c):在该模板层上以该第一图样形成一由紫外光吸收油墨形成的第二遮光层;
步骤(d):在该第一遮光层上以该第二图样形成一由油溶性涂料形成的第一图案次层,该第一图案次层与该第二遮光层位在同一平面上;
步骤(e):在该第二遮光层上以该第一图样形成一由透明油墨形成的填充层;
步骤(f):在该第一图案次层上以该第二图样形成一由油溶性涂料形成的第二图案次层,该第二图案次层与该填充层位在同一平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勤化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勤化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182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