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15106.6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95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杨;刘轶群;潘国元;严昊;徐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71/56 | 分类号: | B01D71/56;B01D69/10;B01D67/00;B01D61/02;C02F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崇;李婉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渗透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分离膜领域,公开了一种反渗透膜、该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以及该反渗透膜在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该反渗透膜包括支撑层和聚酰胺分离层,其中,聚酰胺分离层的一个表面与支撑层贴合,另一个表面经过多元酚类化合物表面改性,使得多元酚类化合物与聚酰胺发生交联。本发明提供的反渗透膜,通过多元酚类化合物与聚酰胺分离层中残留氨基反应,提高了聚酰胺表面的交联密度,从而显著提高膜的截盐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离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渗透膜、该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以及该反渗透膜在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在20世纪初出现,并在20世纪6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一种分离新技术。由于膜分离技术既具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又具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生物、环保、化工、冶金、能源、石油、水处理、电子、仿生等领域,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当今分离科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膜分离技术的核心就是分离膜。根据膜孔径的大小可以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以及反渗透膜。其中,反渗透膜又因具有对有机小分子和无机盐离子具有分离性能良好、安全、环保、易操作等优点而成为水处理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迄今为止,反渗透膜主要应用在于海水及苦咸水淡化、硬水软化、中水回收、工业废水处理以及超纯水制备等领域。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对反渗透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研究者们相继开发出耐污染、耐氯、耐溶剂和耐酸碱型反渗透膜产品。
此外,为了在水处理过程中达到降低压力、提高截盐效率、节约能源的效果,需要开发出一种具有高透水性和高截盐性的反渗透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异截盐率及透水性的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该反渗透膜在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发现,通过多元酚类化合物与聚酰胺分离层中残留氨基反应,能够提高聚酰胺表面的交联密度,从而显著提高膜的截盐率,并且还具有优异的透水性,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反渗透膜,该反渗透膜包括支撑层和聚酰胺分离层,其中,所述聚酰胺分离层的一个表面与所述支撑层贴合,另一个表面经过多元酚类化合物表面改性,使得所述多元酚类化合物与聚酰胺发生交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支撑层的一个表面上形成聚酰胺分离层,得到复合膜;
(2)将步骤(1)得到的复合膜与多元酚类化合物接触,使所述多元酚类化合物与聚酰胺发生交联反应。
本发明还提供了由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反渗透膜。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反渗透膜在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反渗透膜,由于通过多元酚类化合物与聚酰胺分离层中残留氨基反应,能够提高聚酰胺表面的交联密度,从而显著提高膜的截盐率,并且,本发明的反渗透膜还具有优异的透水性。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151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