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15106.6 | 申请日: | 201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95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杨;刘轶群;潘国元;严昊;徐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71/56 | 分类号: | B01D71/56;B01D69/10;B01D67/00;B01D61/02;C02F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崇;李婉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渗透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反渗透膜,该反渗透膜包括支撑层和聚酰胺分离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分离层的一个表面与所述支撑层贴合,另一个表面经过多元酚类化合物表面改性,使得所述多元酚类化合物与聚酰胺发生交联,所述反渗透膜经过预压处理;
其中,所述聚酰胺分离层经过表面改性后表面上形成有0.05-0.08μm厚的表面改性膜,所述反渗透膜的水通量为41L/m2h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其中,所述反渗透膜的截盐率为99%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其中,所述多元酚类化合物为单宁酸、茶多酚、苹果多酚、葡萄多酚、圣草酚、柚苷配基、表儿茶素、木樨草素、芹菜配基、堪非醇、杨梅黄素和染料木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其中,所述聚酰胺分离层通过将多元胺与多元酰氯进行界面聚合得到;
所述多元胺与所述多元酰氯的质量浓度比为1-10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渗透膜,其中,所述多元胺与所述多元酰氯的质量浓度比为5-50: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渗透膜,其中,所述多元胺为间苯二胺、对苯二胺、邻苯二胺、哌嗪和均苯三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多元酰氯为均苯三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和对苯二甲酰氯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反渗透膜,其中,所述支撑层由聚丙烯腈、聚偏氟乙烯、酚酞型非磺化聚芳醚砜、聚醚砜和聚砜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反渗透膜,其中,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90-150μm;所述聚酰胺分离层的厚度为0.01-0.5μ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渗透膜,其中,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100-120μm;所述聚酰胺分离层的厚度为0.05-0.3μm。
10.一种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支撑层的一个表面上形成聚酰胺分离层,得到复合膜;
(2)将步骤(1)得到的复合膜与多元酚类化合物接触,使所述多元酚类化合物与聚酰胺发生交联反应;
其中,步骤(2)的实施过程包括:将步骤(1)得到的复合膜浸渍于含有多元酚类化合物的溶液中,取出后预压处理,所述预压处理的条件为0.1-0.3MPa下预压20-120min。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含有多元酚类化合物的溶液中,相对于100重量份溶剂,所述多元酚类化合物的含量为0.1-50重量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含有多元酚类化合物的溶液中,相对于100重量份溶剂,所述多元酚类化合物的含量为0.25-25重量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含有多元酚类化合物的溶液中,相对于100重量份溶剂,所述多元酚类化合物的含量为0.5-10重量份。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元酚类化合物为单宁酸、茶多酚、苹果多酚、葡萄多酚、圣草酚、柚苷配基、表儿茶素、木樨草素、芹菜配基、堪非醇、杨梅黄素和染料木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浸渍温度为10-60℃,浸渍时间为10s-30min。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浸渍温度为20-40℃,浸渍时间为1-1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1510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