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优异控释功能的负载抗癌药物的聚合物纳米粒子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99459.1 | 申请日: | 201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52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胡智文;梁军龙;陈茹茹;李津;胡勤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52 | 分类号: | A61K9/52;A61K38/16;A61K47/34;A61K47/42;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嘉兴永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5 | 代理人: | 江程鹏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优异 控释 功能 负载 抗癌 药物 聚合物 纳米 粒子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制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优异控释功能的负载抗癌药物的聚合物纳米粒子制备方法。本发明先将抗癌药物甘露聚糖肽溶解于去离子水,后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活化药物,形成含有抗癌药物的水相;随后将上述水相包埋于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有机相混合溶剂中形成W/O初乳,随后包埋于牛血清白蛋白和明胶的水相得到W/O/W复乳液体系,得到具有优异控释效果的聚合物纳米粒子。该方法制备的聚合物微粒将在后期有望实现延长药物释放,增加聚合物微粒的稳定性,有望于癌细胞治疗;同时该方法不会在后期的实验过程中对细胞产生显著影响,不影响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实验操作过程简单、无毒、无害、绿色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优异控释功能的负载抗癌药物的聚合物纳米粒子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等许多疾病的治疗成为目前关注的焦点,而聚合物纳米微粒,容易实现多功能性集成,在作为药物载体的同时,又可以进行表面修饰和各种功能化改性,可同时实现多种功能集合于一身的纳米微粒。且由于聚合物纳米粒子尺寸小,能穿过组织间隙并被细胞吸收,可通过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和血脑屏障,因此在药物输送方面具有其它体系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引起了研究者的浓厚兴趣。且聚合物药物载体技术成为药物控制释放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将给恶性肿瘤等许多疾病的治疗带来变革。
聚合物纳米微粒通过表面修饰和各种功能化改性,实现多种功能集合于一身的同时,考虑如何使聚合物微粒负载不同功能的药物、及如何获得较高包封率成为研究的重要技术难点;与此同时,负载药物聚合物微粒在生物体内的稳定性、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也成为必须关注的严峻问题,同时考虑负载药物的释放时间的延长也成为关注的焦点,而且还必须考虑聚合物微粒尺寸小且均匀性,使其能穿过组织间隙并被细胞吸收;所以解决聚合物纳米微粒具有较高包埋抗癌药物的同时并实现其控制药物的释放时间在研究中是十分关键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优异控释功能的负载抗癌药物的聚合物纳米粒子制备方法。本发明先将抗癌药物甘露聚糖肽溶解于去离子水,后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活化药物,形成含有抗癌药物的水相;随后将上述水相包埋于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有机相混合溶剂中形成W/O初乳,随后包埋于牛血清白蛋白和明胶的水相得到W/O/W复乳液体系,得到具有优异控释效果的聚合物纳米粒子。该方法制备的聚合物微粒将在后期有望实现延长药物释放,增加聚合物微粒的稳定性,有望于癌细胞治疗;同时该方法不会在后期的实验过程中对细胞产生显著影响,不影响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实验操作过程简单、无毒、无害、绿色环保。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优异控释功能的负载抗癌药物的聚合物纳米粒子制备方法,以g、mg和mL计,包括以下步骤:
1)将抗癌药甘露聚糖肽溶解于40-60mL去离子水中,得到浓度为3.0-4.0wt%的甘露聚糖肽水相溶液,充分搅拌使其分散均匀,随后密封保存。
2)将1.0-1.3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于步骤1)所得的溶液中,在40-50℃水浴中反应2-3h,随后密封保存。
3)将3.0-5.0g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溶解在30-60mL的二氯甲烷、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溶剂中配成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油相溶液,随后密封保存。
4)将作为分散剂的牛血清白蛋白溶于水中,形成浓度为5-7wt%的水溶液,并在搅拌作用下,加入3.0-5.0g明胶,随后超声处理,得到牛血清白蛋白-明胶水溶液,密封保存。
5)将14-16mL步骤2)所得的溶液加入到30-35mL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油相溶液中,进行超声乳化处理,制得W/O初乳。
6)将5)所得初乳立即转移到45-48mL牛血清白蛋白-明胶水溶液中,超声处理。
7)将6)所得溶液超声乳化后将1-3mL失水山梨醇油酸酯加入其中,随后进行超声乳化处理,制得W/O/W复乳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94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