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车能量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84613.8 | 申请日: | 2017-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998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曾晓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福特来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曾晓春 |
主分类号: | B60K17/08 | 分类号: | B60K17/08;B60L7/10;F16H3/12;F16H3/093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高姜 |
地址: | 400038 重庆市沙坪坝区西部现代物***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车 能量 回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车能量回收装置,包括电动发电机、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和传动系统;所述电动发电机的转子通过第一超越离合器与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太阳配合并通过第二超越离合器与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行星架配合;所述第一超越离合器在转子向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传递动力时结合,且在转子接受来自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动力时超越;所述第二超越离合器在转子向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传递动力时超越,且在转子接受来自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动力时结合;所述传动系统包括用于将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行星架的动力传递至车轮的变速器和差速器,本装置能够满足电动车驱动转矩需求,同时车辆在滑行或制动需要收集能量时,电动发电机能够高效率的进行发电以收集电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回收领域,具体是一种电动车能量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制动能量作为汽车行驶过程中较为主要的耗散能量而被广泛研究,随着能源危机的到来各大汽车厂商开始研究汽车在制动器能量的回收系统。现有技术中,通常利用具有发电供电的电动机(电动发电一体机)作为动力源为电动车提供驱动能量,当车辆在滑行或制动时,车轮的反拖力将带动电动发电一体机进行发电,从而收集车辆滑行或制动过程中的动能。另外,现有技术中,电动发电一体机在作为动力源使用时通常要通过减速器进行减速增矩后向车辆传动系统输出,以满足驱动力的要求;而车辆在滑行或制动时,车轮的反拖动力经过上述减速器的增速后输入至电动发电一体机进行发电,导致电动发电一体机的转子转速过高,不利于使电动发电机在高效率转速区间工作进行发电。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满足电动车驱动转矩需求,同时车辆在滑行或制动需要收集能量时,电动发电机能够高效率的进行发电的电动车能量回收装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满足电动车驱动转矩需求,同时车辆在滑行或制动需要收集能量时,电动发电机能够高效率的进行发电的电动车能量回收装置。
本发明的电动车能量回收装置,包括电动发电机、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和传动系统;所述电动发电机的转子通过第一超越离合器与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太阳配合并通过第二超越离合器与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行星架配合;所述第一超越离合器在转子向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传递动力时结合,且在转子接受来自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动力时超越;所述第二超越离合器在转子向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传递动力时超越,且在转子接受来自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动力时结合;所述传动系统包括用于将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行星架的动力传递至车轮的变速器和差速器;
进一步,所述变速器包括与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行星架传动连接的输入轴、第一中间轴、第二中间轴和输出轴;所述第一中间轴传动连接于第二中间轴,所述动力输入轴与第一中间轴之间、第二中间轴与动力输出轴之间均通过至少两组传动比不相同的换挡齿轮副传递动力;相邻所述换挡齿轮副之间设有同步器;
进一步,所述动力输入轴与第一中间轴之间通过六组换挡齿轮副传递动力;所述六组换挡齿轮副分别为一挡齿轮副、二挡齿轮副、三挡齿轮副、四挡齿轮副、五挡齿轮副和六挡齿轮副;所述第二中间轴与动力输出轴之间通过两组换挡齿轮副传递动力;所述两组换挡齿轮副分别为快挡齿轮副和慢挡齿轮副;
进一步,所述第二中间轴上传动配合有倒挡主动齿轮;所述动力输出轴上传动配合有倒挡从动齿轮;所述变速器还包括可沿轴向移动至与所述倒挡主动齿轮和倒挡从动齿轮同时啮合实现倒挡的倒挡惰轮;
进一步,位于所述快挡齿轮副和慢挡齿轮副之间的同步器的外圆上形成有轮齿使该同步器作为所述倒挡从动齿轮;
本发明的电动车能量回收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变速器的动力传递至差速器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两端分别通过一万向节与变速器的动力输出轴和差速器的动力输入端传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福特来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曾晓春,未经重庆福特来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曾晓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46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