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生物分析仪检测肠炎沙门氏菌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584381.6 申请日: 2017-07-18
公开(公告)号: CN107190086A 公开(公告)日: 2017-09-22
发明(设计)人: 董秋月 申请(专利权)人: 杭州更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Q1/68 分类号: C12Q1/68;C12Q1/10;C12R1/4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10052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利用 生物 分析 检测 肠炎 沙门氏菌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微生物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生物分析仪检测肠炎沙门氏菌的方法。

背景技术

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a)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或致病菌。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真菌及放线菌等。一般所说的致病菌指的是病原微生物中的细菌。细菌的致病性与其毒力、侵入数量及侵入门户有关。虽然绝大多数细菌是无害甚至有益的,但是相当大一部分可以致病。条件致病菌只在特定条件下致病,如有伤口可以允许细菌进入血液,或者免疫力降低时。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也是正常菌群,常可以存在于体表皮肤,鼻腔而不引起疾病,但可以潜在引起皮肤感染,如肺炎(pneumonia)、脑膜炎(meningitis)和败血症(sepsis)等。

沙门氏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不形成芽胞,临床上可表现为胃肠炎、肠热病、菌血症综合征或局灶性疾病。受此菌威胁最大的是婴幼儿、老人及免疫缺陷个体。据统计在世界各国的种类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我国内陆地区也以沙门氏菌为首位。当前,各国政府和学术研究机构都在致力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空前的关注。

生理生化法和血清学法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检测机构都在使用的检测沙门氏菌的方法,由于其检测周期长、程序复杂、所需试剂繁多等缺点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检测要求。因而,在临床食物中毒时,找到一种快速、简单、准确的检测方法显得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生物分析仪检测肠炎沙门氏菌的方法,可对肠炎沙门氏菌进行快速检测,操作简单快捷,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适用性强,有利于大范围的应用推广,对食品安全监测监管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生物分析仪检测肠炎沙门氏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取待测肠炎沙门氏菌菌株的DNA;

(2)以提取的肠炎沙门氏菌菌株的DNA作为模板进行PCR反应;

(3)将凝胶基质与染料混合物按照一定质量比混合均匀,过滤;

(4)将凝胶染料混合物注入分离芯片中,将marker加入样品孔中;

(5)将步骤(2)中的PCR产物加入样品孔中,将ladder加入指定的ladder孔中;

(6)将芯片涡旋混匀后放入生物分析仪中进行自动检测分析。

优选的,步骤(2)中PCR反应所用的引物序列为:

Sal-3a:5’-TATCGCCACGTTCGGGCAA-3’;

Sal-4a:5’-TCGCACCGTCAAAGGAACC-3’。

优选的,步骤(2)中PCR反应条件为:首先,94℃变性3min,之后进行25~30个扩增循环,扩增循环程式设定为94℃变性30s、70℃退火30s、72℃延伸1min。

优选的,步骤(2)PCR扩增循环后72℃延伸5min,PCR产物于4℃保存。

优选的,步骤(3)中凝胶基质和染料混合物的混合质量比为15:1~20:1。

优选的,步骤(3)中凝胶基质与染料混合物混合均匀后,用离心过滤器过滤。

优选的,步骤(4)中加入的marker的质量为1-5μL。

优选的,步骤(5)中加入的PCR产物的质量与加入的ladder的质量相同。

优选的,步骤(6)中的生物分析仪为Agilent 2100生物分析仪。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生物分析仪对肠炎沙门氏菌进行快速检测,操作简单快捷,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适用性强,有利于大范围的应用推广,对食品安全监测监管具有重大意义。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更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更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843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