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控制装置以及用于车辆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74666.1 | 申请日: | 2017-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10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太田圭祐;佐川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61/04 | 分类号: | F16H6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徐爱萍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 预定转矩 变速控制 控制装置 输入转矩 电子控制单元 返回操作 抑制冲击 加速器 油门 更新 升档 | ||
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控制装置以及用于车辆的控制方法。当在变速期间(在油门开升档期间)输入转矩由于加速器返回操作等变为等于或小于第一预定转矩时,电子控制单元基于第一预定转矩将目标变速特性值更新为以第一预定转矩在变速开始时设定的目标变速特性值,并基于更新后的目标变速特性值从变速进行程度起进行变速控制。于是,可以进行稳定的变速控制以应对变速期间输入转矩的下降,并可以抑制冲击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控制装置以及用于车辆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公开号为2004-314842(JP 2004-314842A)的日本专利申请中描述了一种在有级式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控制中通过动力源的转矩降低控制来减小变速冲击的技术。
在JP 2004-314842A描述的技术中,利用前馈控制,自动变速器中的变速摩擦元件的接合容量被校正了如下的值:由转矩降低实现的目标动力源中的比动力源的下限转矩值小的不必要值。自动变速器被构造为在基于变速摩擦元件的接合的变速时的惯性相中,通过变速摩擦元件的接合容量控制和动力源的转矩降低控制来减小变速冲击。
发明内容
在JP 2004-314842A中描述的技术中,由于在变速开始时进行前馈控制,因此不可能应对在变速期间的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转矩(以下也称为输入转矩)下降。
即,当对于变速期间输入转矩的下降使用摩擦元件的接合容量来校正转矩降低控制中不可执行的值并且基于在变速开始时设定的目标变速特性值(变速目标值)进行变速控制时,摩擦元件的接合容量的校正程度因基于转矩降低控制的不可执行的值的增加而过大。于是,尽管输入转矩下降(由于加速器返回操作等而下降),仍然会发生伴随推出感觉的冲击。
本发明是为了在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期间即使输入转矩下降时也仍然抑制冲击的发生。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是一种用于车辆的控制装置。所述车辆包括自动变速器和电子控制单元。所述自动变速器包括多个摩擦接合元件,并且被构造为通过选择性地将所述多个摩擦接合元件彼此接合来建立多个变速级中的一个变速级。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目标变速特性值来进行与变速进行程度对应的变速控制。所述目标变速特性值是与在变速开始时的所述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转矩对应的值。当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判定在所述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期间所述输入转矩变为等于或小于第一预定转矩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将所述目标变速特性值更新为第一目标值并且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值从第一更新时间时的所述变速进行程度起进行所述变速控制。第一预定转矩是比所述变速开始时的所述输入转矩小预定转矩的输入转矩。第一目标值是当以所述第一预定转矩开始所述变速时所设定的所述目标变速特性值的值。第一更新时间是所述目标变速特性值被更新为所述第一目标值时的时间。
利用上述配置,当在变速期间输入转矩由于加速器返回操作等而变为比变速开始时的输入转矩小预定转矩的第一预定转矩时,目标变速特性值被更新为基于第一预定转矩的第一目标值,并且基于第一目标值进行与第一更新时间时的变速进行程度对应的变速控制。于是,可以进行稳定的变速控制以应对变速期间的输入转矩的增加。因此,即使当在自动变速器的变速期间输入转矩下降时,也仍然可以抑制冲击的发生。
在用于车辆的控制装置中,在所述自动变速器的一次变速操作期间,在所述变速开始时的所述输入转矩已变为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一预定转矩之后,当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判定所述输入转矩变为等于或小于第二预定转矩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可以被配置为将所述目标变速特性值更新为第二目标值,并且基于所述第二目标值从第二更新时间时的所述变速进行程度起进行所述变速控制。第二预定转矩可以是比所述第一预定转矩小所述预定转矩的输入转矩。第二目标值可以是当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判定以所述第二预定转矩开始所述变速时所设定的所述目标变速特性值的值。第二更新时间可以是所述目标变速特性值被更新为所述第二目标值时的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746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气式鼓风机
- 下一篇:基于网格结构激光的焊缝三维形貌构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