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深度学习多层非负矩阵分解的人脸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68578.0 | 申请日: | 201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15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同鸣;李明阳;陈逸然;席圣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王品华;朱红星 |
地址: | 71007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深度 学习 多层 矩阵 分解 识别 方法 | ||
1.基于深度学习多层非负矩阵分解的人脸识别方法,包括:
(1)将训练样本的每个通道数据输入到VGG-Face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中,得到训练样本每个通道数据的特征数据X(k),其中,k=1,2,...,K,K为训练样本的通道数;
(2)对步骤(1)得到的特征数据X(k)分别进行归一化、非线性变换和矩阵分解的特征提取过程,得到系数矩阵H(k);
(3)将步骤(2)中的特征提取过程重复L次,得到低秩鲁棒特征hj(k),其中,j=1,2,...,n,n为训练样本总数;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3a)根据步骤(2)对训练样本的各个通道的特征数据X(k)进行处理,得到第1层基矩阵Z1(k)和第1层系数矩阵H1(k),其中,k=1,2,...,K;
(3b)根据步骤(2)对步骤(3a)得到的第1层系数矩阵H1(k)进行处理,得到第2层基矩阵Z2(k)和第2层系数矩阵H2(k);
(3c)根据步骤(3a)和(3b)继续重复相同步骤,根据第l-1层系数矩阵Hl-1(k),得到第l层基矩阵Zl(k)和第l层系数矩阵Hl(k),直到重复次数l=L,得到第L层基矩阵ZL(k)和第L层系数矩阵HL(k),其中,l=2,...,L,L为多层非负矩阵分解的层数;
(3d)根据步骤(3c)得到的第L层系数矩阵HL(k),得到训练样本各个通道的低秩鲁棒特征hj(k),其中,j=1,2,...,n;
(4)根据步骤(3)得到的低秩鲁棒特征hj(k),构造K个最近邻分类器;
(5)将测试样本的每个通道数据输入到VGG-Face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中,得到测试样本每个通道数据的特征数据Y(k);
(6)根据步骤(5)得到的特征数据Y(k)进行投影过程,得到投影系数向量
(7)将步骤(6)得到的投影系数向量输入到K个最近邻分类器中,得到测试样本每个通道的分类结果,其中,i=1,2,...,e,e为测试样本总数;
(8)综合步骤(7)得到的测试样本每个通道的分类结果,得到测试样本的分类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2)的实现步骤如下:
(2a)使用L2范数对特征数据X(k)进行归一化处理;
(2b)使用sigmoid函数对步骤(2a)归一化处理后的结果进行非线性变换,得到变换后的结果B(k);
(2c)使用软约束非负矩阵分解对步骤(2b)中非线性变换后的结果B(k)进行矩阵分解,得到B(k)≈Z(k)A(k)F(k),其中,B(k)为m×n阶矩阵,Z(k)为m×φ阶的基矩阵,A(k)为φ×c阶的辅助矩阵,F(k)为c×n阶的预测标签矩阵,m为原始特征维数,φ为分解维数,c为类别数,n为训练样本总数;
(2d)根据步骤(2c)中软约束非负矩阵分解后得到的辅助矩阵A(k)和预测标签矩阵F(k),得到系数矩阵:H(k)=A(k)F(k)。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6857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