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卫星复合编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58811.7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48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刘磊;李青;唐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G1/10 | 分类号: | B64G1/10;B64G1/24;G05D1/10 |
代理公司: | 61204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编队卫星 六自由度 卫星本体 三轴 卫星 复合 动力学模型 编队飞行 操控系统 电磁力作 方法控制 控制力矩 微推力器 卫星载荷 主动隔振 姿轨控制 控制力 卫星群 主从式 测量 轨道 | ||
1.一种卫星复合编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卫星本体与载荷之间通过八个分离式电磁力作动器相连接;第一分离式电磁力作动器(10)-第四分离式电磁力作动器(13)对称安装于卫星载荷的底平面,与卫星本体上平面相连,第一分离式电磁力作动器(10)-第四分离式电磁力作动器(13)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卫星载荷和卫星本体连接;卫星载荷的左右边界分别设计第一安装基座(8)和第二安装基座(9),第一安装基座(8)和第二安装基座(9)与卫星本体的上平面固连,用于安装第五分离式电磁力作动器(14)-第八分离式电磁力作动器(17),第五分离式电磁力作动器(14)-第八分离式电磁力作动器(17)的安装关于yz平面和xz平面对称,第五分离式电磁力作动器(14)-第八分离式电磁力作动器(17)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卫星载荷和卫星本体连接;
步骤二、在粗编队时,分离式电磁力作动器锁死或通过主动控制使各作动器支杆长度不变,卫星本体与载荷之间看做固定连接,以相对于中心卫星编队的主从式编队卫星姿轨控制问题,建立系统的相对运动模型,通过测量编队卫星之间的相对姿态和相对位置,利用微推力器对其姿态和轨道进行调整,实现卫星的第一级粗编队控制;
假设编队飞行各卫星在地球中心引力场中运动,且中心卫星为圆形轨道,不考虑轨道摄动因素的影响,采用Hill方程得到编队卫星的相对运动模型:
其中,ω为参考卫星的平均轨道角速度,x,y,z分别为编队卫星在相对运动坐标系中的位置分量;
根据上述运动模型对编队卫星相对于中心卫星的相对运动进行控制,实现卫星粗编队;
步骤三、在卫星粗编队精度满足载荷工作域要求时,分离式电磁力作动器开始工作,分离式电磁力作动器解锁或不再通过控制保持各作动器支杆长度,卫星本体与载荷由连接状态转换为分离状态,隔离卫星本体微振动扰动的影响,实现载荷的超静超稳,为第二级高精度编队做准备;通过测量得到卫星粗编队后的相对运动偏差,将其传递给载荷进行补偿,载荷的高精编队通过分离式电磁力作动器实现,通过不同位置作动器之间的配合使用对载荷进行六自由度驱动;
分离式电磁力作动器选用音圈作动器,音圈作动器通过在线圈中通入直流电流实现力的输出,通过作用在载荷不同位置的输出力,根据步骤一中作动器的结构布局方式,得到各个自由度的控制力和控制力矩;
分离式音圈作动器输出力大小与电流的关系由下式给出
F=δBLi
其中,δ为导体线圈中的感性系数,B表示均匀磁场强度,L为导体线圈的有效长度,i表示导体线圈中的电流;通过控制输入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改变输出力的大小和方向;
通过第一分离式电磁力作动器(10)-第四分离式电磁力作动器(13)的配合使用,实现载荷绕x、y轴的转动和沿z方向的直线运动,通过第五分离式电磁力作动器(14)-第八分离式电磁力作动器(17)的配合使用,实现载荷绕z轴的转动和沿x、y方向的直线运动,从而对载荷进行六自由度高精度控制,实现高精复合编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复合编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基座(8)和第二安装基座(9)是三棱柱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881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飞翼布局小型喷气式无人机的进气道
- 下一篇:一种原煤输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