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铁碳化硅微粉的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28251.0 | 申请日: | 2017-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7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魏俊宇;程武朝;皮超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嘉晨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956 | 分类号: | C01B32/9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1191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化硅 处理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碳化硅微粉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到高铁碳化硅微粉的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碳化硅微粉是一种应用于太阳能晶硅片切割的切割刃料,在晶硅片切割中切割机对刃料的要求非常严格,而铁的存在影响了硅片切割质量,因此,需要除去其中的铁杂质,以保证切割的效率和合格率。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磁选机对碳化硅微粉进行除铁,而在磁选机除铁的过程中会有5%的物料和铁粉掺杂在一起作为废弃料排出,这些废弃料中的铁杂质含量较高,约为5%,这些废弃料被称为高铁料,即高铁碳化硅微粉。这些高铁料无法再通过磁选机进行除铁:一来处理效果差,二来磁选机会继续产生新的高铁料。高铁碳化硅微粉弃之造成资源的浪费,直接通过加酸对这部分物料处理回收利用时,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且污染较为严重。
在碳化硅微粉的除铁过程中一般使用的方法为酸浸法,在反应完成后需要将浆料上层的液体排出,使用水泵抽液时,碳化硅微粉会随着液体被抽出,产生浪费,同时碳化硅微粉进入到水泵内部后还会损伤水泵。如果在水泵的进液口增加滤网,当碳化硅微粉堵塞滤网后抽水效率将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能够加快搅拌效率,方便浆料上层的液体排出的,同时减少碳化硅微粉的浪费的高铁碳化硅微粉的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高铁碳化硅微粉的处理装置,包括无端盖的箱体,箱体内设置有搅拌装置和除液装置,
搅拌装置包括辊筒,辊筒外缘设置有多个搅拌杆,辊筒的转轴伸出到箱体的左右侧板外部,转轴与箱体的右侧板通过滑动轴承连接,箱体右侧板外部的转轴上设置有端面凸轮,端面凸轮下方的箱体右侧板外侧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上端面上设置有与端面凸轮外缘的滑槽配合的挡块,辊筒左侧的转轴上设置轴套,轴套与转轴通过花键联接,轴套与箱体左侧板和箱体左侧板外侧的支架通过轴承连接,支架与箱体左侧板之间的轴套上固定设置有带轮,轴套下方的箱体左侧板外侧设置有托板,托板上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轴上的带轮与轴套上的带轮通过第一皮带连接,
除液装置包括设置在箱体后侧板内壁上部和下部的凹槽,凹槽内分别铰连接有第四支杆的一端,第四支杆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支杆铰连接,第一支杆与箱体的后侧板平行,箱体后侧板内壁的第四支杆之间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与电动伸缩缸的缸体铰连接,电动伸缩缸的伸缩杆与上方的第四支杆铰连接,第一支杆上端设置有与其垂直的第二支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设置有倾斜的第三支杆,第一支杆下端设置有第一辊轮,第一支杆上端与第二支杆一端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辊轮,第二支杆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三辊轮,第一辊轮、第二辊轮、第三辊轮通过传动带连接,第三支杆上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输出轴上的带轮与第二辊轮输入轴上的带轮通过第二皮带连接,传动带外缘设置于吸液层,箱体后侧板上端与传动带外缘的吸液层接触的位置上设置有导流槽,导流槽的槽底右边沿紧抵传动带外缘的的吸液层,导流槽的槽底左边沿向箱体的下方倾斜。
具体的,所述箱体底板的下端面设置有电加热管。
具体的,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具体的,所述吸液层包括海绵层和透水性能好的防磨布层,海绵层由与传动带连接的耐磨布层包裹。
具体的,所述箱体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在搅拌高铁碳化硅微粉的浆料时,在径向旋转的同时还能够轴向运动,加快了搅拌速率,而后采用酸浸工艺彻底除去其中的铁杂质,以达到对磁选机处理碳化硅微粉过程中产生的高铁料的高效回收利用,既节省了资源,又避免了环境污染。
2.在酸浸和清洗的过程中,利用传动带上的海绵层进行除液,减少了碳化硅微粉的浪费,同时降低了能耗。
3.在箱体内设置温度传感器,在箱体底板下端面设置有电加热管,能够随时监控箱体内的温度,在低于所需反应温度时,开启电加热管,对料浆进行加热,使其保持在所需反应温度的范围内,以保证反应更加充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向剖视图。
图3为传动带和吸液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零部件名称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嘉晨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嘉晨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82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活性炭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以红细胞为生物反应器制备纳米碳酸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