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芳樟醇脂肪酸酯类衍生物及其应用和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05938.2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4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赵利刚;李燕;王春艳;任博;吕立勋;赵琳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67/14 | 分类号: | C07C67/14;C07C69/24;C07C69/58;A61K31/192;A61K31/138;A61K31/343;A61K31/216;A61K47/14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13103 | 代理人: | 明淑娟 |
地址: | 063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芳樟醇 脂肪酸 衍生物 及其 应用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芳樟醇脂肪酸酯类衍生物,其特征在于:该衍生物的结构通式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芳樟醇脂肪酸酯类衍生物,其特征在于:芳樟醇为天然或合成的(±)-α--芳樟醇及其对映体(式A)、(±)-β--芳樟醇及其对映体(式B)中的一种,脂肪酸包括饱和直链脂肪酸及不饱和直链脂肪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芳樟醇脂肪酸酯类衍生物,其特征在于:饱和脂肪酸为C4~C18的直链脂肪酸或R=C3~C17的直链烷基,不饱和脂肪酸的R为(CH2)7CH=CH(CH2)7CH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芳樟醇脂肪酸酯类衍生物,其特征在于:饱和脂肪酸包括丁酸、己酸、庚酸、癸酸、十二酸、十四酸或十八酸;不饱和脂肪酸为油酸。
5.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芳樟醇脂肪酸酯类衍生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作为经皮吸收促透剂应用,制备经皮给药制剂,提高药物的经皮吸收,增加药物的累积透过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芳樟醇脂肪酸酯类衍生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经皮给药制剂为贴剂、巴布剂、乳胶剂、凝胶剂、乳膏剂、软膏剂、搽剂或喷雾剂类外用制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芳樟醇脂肪酸酯类衍生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药物成分、压敏胶和芳樟醇脂肪酸酯衍生物充分混合后以转移性涂布制成于防粘层上,经过30~100℃干燥,然后用PVC或无纺布的裱褙材料复合,即得到经皮给药制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芳樟醇脂肪酸酯衍生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药物成分为选自(±)-氟比洛芬、(+)-氟比洛芬、(-)-氟比洛芬、(±)-美托洛尔、(-)-美托洛尔、(±)-西酞普兰、(+)-西酞普兰、(±)-氨氯地平或(-)-氨氯地平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芳樟醇脂肪酸酯类衍生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压敏胶是硅酮压敏胶、丙烯酸酯压敏胶或聚异丁烯压敏胶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芳樟醇脂肪酸酯类衍生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芳樟醇脂肪酸酯衍生物的有效用量为0.5%-20%(w/w)。
11.根据权利要求5或10所述的芳樟醇脂肪酸酯类衍生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芳樟醇脂肪酸酯衍生物的最佳用量为3%-10%(w/w)。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芳樟醇脂肪酸酯衍生物类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贴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压敏胶中加入(±)-氟比洛芬后,搅拌直至药物完全溶于压敏胶溶液;之后,加入芳樟醇脂肪酸酯衍生物及甘油、乙酸乙脂和羟丙基纤维素,继续搅拌,直至形成澄清黏稠状溶液;随后,采用实验用涂布机转移涂布于防粘层上,经30℃~100℃干燥后,复合背衬无纺布,冲切,即得(±)-氟比洛芬贴剂。
13.一种芳樟醇脂肪酸酯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脂肪酸与氯化亚砜反应制备脂肪酰氯,脂肪酰氯与芳樟醇进行反应反应得到4-萜品醇脂肪酸酯衍生物。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芳樟醇脂肪酸酯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脂肪酰氯后与芳樟醇进行反应,所用的溶剂为除去水的低毒有机溶剂。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芳樟醇脂肪酸酯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芳樟醇为天然或合成的(±)-α--芳樟醇及其对映体(式A)、(±)-β--芳樟醇及其对映体(式B)中的一种,脂肪酸包括饱和直链脂肪酸及不饱和直链脂肪酸。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芳樟醇脂肪酸酯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收集不同化学结构的脂肪酸,按照如下所示的合成路线,合成芳樟醇酯类衍生物;化合物1-8,分别采用如下用路线合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理工大学,未经华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0593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