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钨表面梯度合金化的钨/钢扩散连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87332.0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5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蔡青山;马运柱;刘文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7/08 | 分类号: | B22F7/08;B22F1/00;B23K1/008;B23K31/02;B23K103/18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43114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表面 梯度 合金 扩散 连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钨表面梯度合金化的钨/钢扩散连接方法;属于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钨具有高密度、高硬度、高强度、耐高温和耐腐蚀等优异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武器装备、能源和电子等领域。由于钨的本征脆性和制备方法的限制,难以获得大尺寸以及形状复杂的纯钨构件,发展钨/钢复合结构来替代全钨结构不但能增加部件的使用便利性,还能综合发挥各连接材料的性能优势。如在磁约束核聚变堆实验装置中,中子辐照和高的热、力载荷要求耐高温、低活性的材料应用于偏滤器材料,钨与低活性钢是理想的偏滤器候选材料。然而,要组成一个完整的偏滤器部件,涉及到钨与低合金钢的连接。但是,钨与钢的热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差异较大,导致钨与钢的焊接性差,连接质量不高,在高的热力负荷作用下,容易发生破坏失效。
目前,钨与钢的连接技术发展起来的主要有钎焊和真空扩散焊。文献“Development of rapidly quenched brazing foils to join tungsten alloys with ferritic steel,Kalin BA,Fedotov VT,Sevrjukov ON,et al: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2004,329-333:p.1544-1548”采用非晶态高温钎料实现了钨与钢的钎焊连接,但焊接样品经热循环试验,极易在靠近焊缝处的钨基体材料内产生裂纹,这与钨/钢钎焊连接件内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有关。
真空扩散连接技术由于具有低温连接、高温使用等优良的连接实用性,成为连接异种材料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钨与钢扩散连接时,由于钨与钢之间大的热物理性能差异,常通过添加中间层来改善连接接头界面组织结构和应力状态,以提高连接接头质量。文献“Effect of joining temperature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strength of tungsten/ferritic steel joints diffusion bonded with a nickel interlayer,Zhong ZH,Jung H,Hinoki T,Kohyama A.: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10;210:p.1805-1810.”和“Effect of holding time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strength of tungsten/ferritic steel joints diffusion bonded with a nickel interlayer,Zhong ZH,Hinoki T,Kohyama A.: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09;518:p.167-173.”通过添加Ni中间层来扩散连接钨与钢,虽然中间层Ni具有一定的缓解残余应力作用,但所制得的钨/Ni/钢连接接头界面易生成Ni4W脆性相,连接件性能不高。文献“Diffusion bonding between W and EUROFER97using V interlayer,Basuki WW,Aktaa J.: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 2012;429:p.335-340.”和“Investigation of tungsten/EUROFER97diffusion bonding using Nb interlayer,Basuki WW,Aktaa J.:Fusion Engineering and Design2011;86:p.2585-2588.”分别采用V和Nb作中间层来扩散连接钨与钢,但连接件焊缝处仍形成了大量金属碳化物(Nb2C、Nb6C5或V2C)等脆性相,连接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
综上所述,钨/钢焊接时由于钨与钢之间大的热物理性能差异,导致焊接后残余应力大,焊缝处易生成高硬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等有害相,造成连接件质量不高。目前,还没有比较成熟的工艺能实现钨与钢的高性能连接。此外,核聚变堆的高热负荷环境对连接件的界面热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钨/钢连接件在热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73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