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析β‑SiC过渡层对金刚石膜形核生长影响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87136.3 | 申请日: | 2017-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0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于翔;刘飞;任毅;张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N23/22 | 分类号: | G01N23/22;G01N23/207;G01N21/65;G01N3/08;C23C14/54;C23C14/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9 | 代理人: | 蒋常雪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析 sic 过渡 金刚石 膜形核 生长 影响 方法 | ||
1.一种分析β-SiC过渡层对金刚石膜形核生长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采用中频磁控溅射技术在硬质合金基体上沉积SiC过渡层,通过控制Si靶的溅射功率和乙炔气体的流量来实现Si元素与C元素的反应,通过对沉积温度的调控,获得不同表面形貌和组织特性的β-SiC过渡层;利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在SiC过渡层表面沉积金刚石薄膜,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样品的表面形貌,利用X射线衍射检测过渡层的组成、晶粒取向及结构变化,利用拉曼光谱表征金刚石薄膜的纯度和内应力的变化,利用微米压痕测试金刚石薄膜的机械性能;研究沉积温度对磁控溅射β-SiC过渡层表面形貌和组织特性的影响,探索低温沉积β-SiC过渡层表面形貌和组织特性对金刚石薄膜形核及生长的影响,澄清β-SiC过渡层影响金刚石形核及生长的作用机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析β-SiC过渡层对金刚石膜形核生长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通过分析β-SiC过渡层的SEM和XRD结果,探讨磁控溅射沉积温度变化对β-SiC过渡层组织形貌和组成成分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沉积温度SiC过渡层上金刚石薄膜形核和生长情况,探索β-SiC过渡层组织结构对金刚石形核和生长的影响,通过比较金刚石薄膜的压痕,评价β-SiC过渡层变化对金刚石薄膜性能的影响,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揭示金刚石在β-SiC表面形核和生长的作用机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析β-SiC过渡层对金刚石膜形核生长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β-SiC过渡层样品制备;
2)分析沉积温度对β-SiC过渡层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样品的表面形貌,利用X射线衍射检测过渡层的组成、晶粒取向及结构变化,通过分析β-SiC过渡层的SEM和XRD结果,探讨磁控溅射沉积温度变化对β-SiC过渡层组织形貌和组成成分的影响;
3)金刚石薄膜样品制备;
4)分析β-SiC过渡层对金刚石形核及生长的影响:利用拉曼光谱表征金刚石薄膜的纯度和内应力的变化,利用微米压痕测试金刚石薄膜的机械性能;通过比较不同沉积温度SiC过渡层上金刚石薄膜形核和生长情况,探索β-SiC过渡层组织结构对金刚石形核和生长的影响;
5)分析β-SiC过渡层对金刚石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比较金刚石薄膜的压痕,评价β-SiC过渡层变化对金刚石薄膜性能的影响;
6)总结β-SiC过渡层对金刚石形核和生长的影响机理: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揭示金刚石在β-SiC表面形核和生长的作用机理。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分析β-SiC过渡层对金刚石膜形核生长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包括两个子过程:
a)基底预处理:利用硬质合金作为基底,沉积前,分别用丙酮和乙醇超声波对基底清洗10分钟;在-800V的偏压及40%占空比下,用Ar+清洗靶材和样品20分钟;
b)沉积过程:利用中频磁控溅射系统中的成对的Si靶来沉积SiC过渡层,炉体真空为3.0×10-3Pa,沉积SiC过渡层时的炉体压力为0.3-0.5Pa,乙炔气体流量在40-200Sccm之间,偏压为-100V,真空比50%,Si靶电流25A,沉积温度分别为100℃、200℃、300℃和400℃。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分析β-SiC过渡层对金刚石膜形核生长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利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在SiC过渡层表面沉积金刚石薄膜,所用气体为CH4/H2混合气体,沉积时间4h,整个沉积过程中的气压维持在3.0KPa左右,所用热丝直径为0.4mm,热丝温度2000℃,生长金刚石的基底温度为850℃,热丝和基底之间的距离为10m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分析β-SiC过渡层对金刚石膜形核生长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H4/H2混合气体的体积比为H2:CH4=1: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未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713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