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凝胶因子及其制备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82631.5 | 申请日: | 201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18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宽;赵鸿;黄朝海;杨沛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231/02 | 分类号: | C07C231/02;C07C233/65;G01N11/00 |
代理公司: |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4108 | 代理人: | 李毅 |
地址: | 03005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凝胶 因子 及其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凝胶因子,所述凝胶因子化学名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分子化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的凝胶因子,及该凝胶因子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凝胶因子可用于检测多氯代甲烷。
背景技术
凝胶(Gel)是指化合物在溶剂中通过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如氢键、范德华力和π-π堆叠作用)自组装形成的具有稳定三维网络结构的胶体分散体系。根据分散介质的不同,可以将凝胶分为有机凝胶、水凝胶和气凝胶。
其中,有机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形成的凝胶称为有机凝胶(Organogel),而使有机溶剂能够凝胶化的有机化合物则被称为凝胶因子(Gelator)。
由于有机凝胶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方式为非共价键作用力,其三维网络结构能发生可逆的坍塌与重建,具有良好的热可逆性,因而对外界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在受到热刺激后可产生智能响应。作为近年来备受瞩目的新型功能材料,有机凝胶因其独特的性质,在纳米材料模板、刺激响应材料、光电材料、电解质等方面的应用中极具发展潜力。
但凝胶因子并不是在所有的溶剂中都可以形成稳定的有机凝胶,其对溶剂具有特定选择性。因此,设计并合成新的凝胶因子,并研究由其形成的有机凝胶在智能材料或功能材料方面的应用,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浓厚兴趣。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经被广泛报道(Sangeetha, N. M.; Maitra, U.
利用凝胶的上述特性,也可以将其应用在检测方面。然而,目前关于凝胶因子在检测方面应用的研究开发却主要集中于阴、阳离子的检测。如CN 103265453A、CN103553965A、CN 104387318A、CN 103499677A等分别公开了不同凝胶因子制备的凝胶对氟离子、碘离子、镉离子、汞离子的检测,而对于多氯代甲烷的检测,则鲜有报道。
多氯代甲烷包括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是一类甲烷分子中的多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且沸点低于200℃的有机物。由于其对多种有机物或高分子材料都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在合成中常被用作溶剂,而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农业及轻工业等领域。
然而,多氯代甲烷的毒性均较高,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经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三种途径均可侵入人体内部,对人体的肝脏、肾脏等造成损害,甚至产生肿瘤,被美国环境保护署列在129种优先控制的有毒污染物名单中。
因此,对多氯代甲烷生产或使用企业排放的废液进行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主要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多氯代甲烷,但该方法所需设备昂贵、复杂,操作繁琐,需要专人操作,使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研究开发低成本、简便、易操作的方法来检测多氯代甲烷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凝胶因子,本发明所述的凝胶因子可以在多氯代甲烷环境下形成有机凝胶。
提供所述凝胶因子的制备方法,是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所述凝胶因子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826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