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藻溶浆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76233.2 | 申请日: | 201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0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单俊伟;付文忠;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温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10/30 | 分类号: | A23K10/30;A23K10/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504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绿藻 溶浆 制备 动物免疫力 饲料添加剂 动物生长 风味物质 抗病能力 绿藻多糖 三效浓缩 饲料混合 饲料加工 饲喂动物 饲料 诱食性 粘合性 过筛 酶解 灭酶 小肽 粘结 成型 生物技术 |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及其饲料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藻溶浆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绿藻溶浆的制备方法包括绿藻浆制备、酶解、灭酶过筛、三效浓缩等步骤。该工艺制得的绿藻溶浆绿藻多糖、小肽及DMPT等风味物质含量高,且有一定粘合性,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作为饲料添加剂与饲料混合饲喂动物,有利于饲料成型及粘结,可以提高饲料诱食性,促进动物生长,增强动物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及饲料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藻溶浆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的黄海及东海海域每年都有大量绿藻爆发,对沿海的养殖业和旅游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其不仅污染环境,不及时处理也是一种资源严重浪费;资源合理化高值利用不仅可以消除这些绿藻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制备的产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
以往,不管是海上打捞的绿藻还是人工养殖的绿藻,往往直接烘干粉碎应用到饲料中,这种方式不仅消耗大量能源,而且得到的产品附加值低,应用效果受限。众所周知,蛋白质是动物生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营养物质之一。动物从食物中获取的蛋白质在多种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为氨基酸和小肽,在体内消化道中被吸收,然后合成蛋白质或分解产生能量。但绿藻有厚厚的细胞壁,其在动物肠道中不易被分解,造成蛋白利用率低。绿藻中含有大量的绿藻多糖,绿藻多糖可以增强动物免疫力,提高抗病力,在动物饲料中能够部分替代抗生素的使用,但天然的绿藻多糖分子量大,不能发挥其最大的生物活性。绿藻经过酶解后,可以打开细胞壁,将多糖和蛋白释放出来,并且经过酶解后可以降低多糖和蛋白的分子量,将多糖和蛋白转化为低聚糖和小肽,充分发挥其生物活性,增加吸收性。并且酶解后的绿藻溶浆能更好的释放绿藻中的风味物质,增加饲料的适口性。
目前,市场上的绿藻大多采用直接烘干粉碎或者提取绿藻多糖使用,烘干粉碎产品消化利用率低、附加值低;提取绿藻多糖用于饲料添加剂成本压力较大,限制应用。本发明通过直接酶解制备绿藻溶浆,兼顾了使用效果和应用成本,应用到饲料领域有巨大的前景。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成本较低,营养价值高的绿藻溶浆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藻多糖和小肽含量丰富,易消化、易吸收、增强诱食性和免疫力等生理功能的绿藻溶浆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手段: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绿藻溶浆的制备方法,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绿藻浆制备:将新鲜绿藻用清水漂洗干净,用绞碎机打碎至5-8mm,得到绿藻浆;
(2)酶解处理:向绿藻浆中加10-20%的水,加入pH调节剂,使绿藻浆的pH5-7之间,向其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1%-0.2%的纤维素酶和0.05-0.1%的胃蛋白酶,充分混匀,置于40-60℃恒温条件下进行酶解反应4-7h,得到绿藻浆酶解液;
(3)灭酶过筛:将绿藻浆酶解液加热至86-100℃保温15-30min灭酶,冷却至室温后过50-100目筛,得绿藻浆滤过液;
(4)三效浓缩:维持一效蒸发器温度75-80℃,二效蒸发器温度65-70℃,三效蒸发器温度45-50℃;经过三效浓缩,使绿藻溶浆水分保持在35-40%之间。
1、所述步骤(1)中的所述绿藻原料为鲜浒苔或石莼,含水量80-90%,含沙量低于1%。
优选地,上述所述酶的酶解条件为酶解pH为6.5,酶解温度为55℃;所述绿藻溶浆的酶解时间为5h。本发明步骤(2)中直接将酶与绿藻浆混合酶解,提高了酶解后的固形物含量。在酶解pH为6.5,酶解温度为55℃时,能够有利于纤维素酶和胃蛋白酶酶对绿藻的水解,以促成更好地酶解过程。当酶解时间为5h,最终获得的绿藻溶浆的质量最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温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威海温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762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