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移动执法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52805.3 | 申请日: | 201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0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晋兆龙;王炜;程峰;丁美玉;朱军伟;陈卫东;刘纯;邢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市公安局公共交通分局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4;H04N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50 | 代理人: | 陈博旸 |
地址: | 215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移动 执法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执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移动执法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分析图片和视频内容,实现对目标的识别和视频内容的理解,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对社会治安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警力不足的矛盾也日趋激烈,因此科技助力警力刻不容缓。
目前,传统的移动执法系统很大程度上还依靠人工操作,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传统的移动警务系统在追查嫌疑人或嫌疑车辆的过程中完全依靠民警的个人素质,导致工作效率不高,查处力度不大。例如,民警在对人员进行盘查时,需首先询问盘查人员的身份证号码,接着将盘查人员的身份证号码输入到移动执法终端进行查询,最后再确认查询结果,这种传统的移动执法系统及方法费时费力,在实际实施时操作较繁琐而且收效甚微,很难保证盘查的有效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移动执法系统在人员盘查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依靠人工操作导致移动执法费时费力、操作繁琐、有效性低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移动执法系统,包括:
前端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执法数据,所述执法数据包括对执法对象拍摄的视频;
分析管理单元,用于接收并存储所述执法数据,根据执法数据确定目标信息;将所述目标信息与数据库预存的信息进行比对;当所述目标信息与数据库预存的信息相匹配时,根据匹配的预存信息确定告警信息,并将所述匹配的预存信息和所述告警信息确定为推送信息,并向所述前端采集单元推送所述推送信息。
优选地,所述前端采集单元包括执法记录仪、移动警务终端和车载摄像机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分析管理单元包括:
设备管理单元,用于选择接入所述前端采集单元;
数据分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执法数据确定人员的图像信息和属性信息,并根据所述人员的图像信息和属性信息确定推送信息;
数据存储单元,用于存储人员的图像信息和属性信息。
优选地,所述数据存储单元包括云存储系统和数据库设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智能移动执法方法,包括:
根据执法数据确定目标信息,所述执法数据包括对执法对象拍摄的视频;
将所述目标信息与数据库预存的信息进行比对;
当所述目标信息与数据库预存的信息相匹配时,根据匹配的预存信息确定告警信息,并将所述匹配的预存信息和所述告警信息确定为推送信息。
优选地,所述目标信息包括人脸图像和人脸属性信息。
优选地,所述人脸属性信息包括置信度、位置、姿态、特征点、特征点可见度和人脸清晰度。
优选地,所述根据执法数据确定目标信息,包括:
对所述包括人员的视频进行解码得到多帧图像;
从所述多帧图像中筛选出带有人脸的图像;
从所述带有人脸的图像中选择一个具有最优视觉效果的图像;
获取所述具有最优视觉效果的图像中的人脸属性信息;
其中,具有最优视觉效果的图像满足的条件如式(1)所示:
式(1)中,w和h分别为检测到的人脸宽度和人脸高度;yaw、pitch和roll分别为人脸姿态中的偏航角、俯仰角和旋转角,abs(*)为求绝对值函数;Li(x,y)为人脸的特征点,分别为左眼、右眼、鼻子、左嘴角和右嘴角处5个特征点,x和y表示特征点的位置,visibility(*)为特征点的可见度;sharpness为人脸清晰度指标,blur表示清晰度为模糊。
优选地,所述从所述带有人脸的图像中选择一个具有最优视觉效果的图像,包括:
分别确定所述带有人脸的图像中的人脸姿态信息;
根据所述人脸姿态信息确定具有最优视觉效果的图像。
优选地,所述将所述目标信息与数据库预存的信息进行比对,包括:
将所述人脸图像中的人脸与预存的信息中的人脸对齐;
提取所述人脸图像中的人脸特征;
将所述人脸图像中的人脸特征和所述预存的信息中的人脸特征进行比对。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市公安局公共交通分局,未经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市公安局公共交通分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528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性能隧道防火装饰系统
- 下一篇:一种顶管管节减摩注浆孔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