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应力桁架组合梁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49908.4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02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马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集简筑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2/38 | 分类号: | E04C2/38;E04B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瀚群律师事务所 11581 | 代理人: | 安筱琼;毛军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桁架 组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应力桁架组合梁,所述预应力桁架组合梁包括第一桁架梁、第二桁架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桁架梁和第二桁架梁的预应力杆组,所述预应力杆组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均承受压应力。本发明提供的预应力桁架组合梁能够解决泡沫混凝土预制地板开裂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桁架组合梁。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以在工厂先生产的预制构件为主要部件,通过现场装配、锚固而迅速构成的结构类建筑物,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在目前建筑行业实际生产中,装配式建筑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方式,在装配式建筑大量应用的国家,许多高质量要求的建筑已逐渐选用预制装配式结构来建造。
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是指由在工厂预制的钢构件作为基础结构构件,附加内墙板和外挂式墙板,同现浇楼板在现场完成组装的住宅结构。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具有强度高,质量轻,工期短,抗震性能好,工业化程度高等明显优势,采用预制钢结构的装配式建筑,无论从功能还是从性价比、舒适性,安全性上,都将优于现在的钢筋混凝土房屋。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是未来装配式建筑的理想发展趋势。
在装配式建筑中,预制地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到室内居住的舒适度,而且关系到装配式建筑的布局和受力平衡。现有的预制地板均要求有较小的自重,一般要求其容重比不大于1000千克每立方米。因此现有的预制地板为了降低其自重,其厚度均较薄,导致地板上走动的人较多时,地板容易产生较大振动和噪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申请人提出了一种预制地板,如图1所示,该地板的上层采用泡沫混凝土5形成。通过用泡沫混凝土代替现有的混凝土,可以在降低预制地板的自重的同时,可以减小地板产生的振动和噪音。为了保证该预制地板的强度,在该预制底板下方还设置有桁架梁。但是上述的预制地板在载荷较大并且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开裂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应力桁架组合梁,能够解决上述的泡沫混凝土预制地板开裂的情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应力桁架组合梁,所述预应力桁架组合梁包括第一桁架梁、第二桁架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桁架梁和第二桁架梁的预应力杆组,所述第一桁架梁和第二桁架梁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桁架梁包括第一上横杆、第一下横杆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上横杆和第一下横杆的多根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垂直于所述第一上横杆和所述第一下横杆,所述第二桁架梁包括第二上横杆、第二下横杆和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上横杆和所述第二下横杆上的多根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垂直于所述第二上横杆和所述第二下横杆,所述预应力杆组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上横杆和第二下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上横杆和第二下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第一连接杆的上端接触,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第二连接杆下端接触,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上横杆和第一下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上横杆和第一下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上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第二连接杆的上端接触,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下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第一连接杆的下端接触,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均承受压应力。
优选地,所述第一上横杆、第一下横杆、第二上横杆和第二下横杆均采用角钢制作,所述第一上横杆和第二上横杆的拐角内侧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下横杆和第二下横杆的拐角内侧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的端部均固定在角钢的拐角内侧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集简筑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集简筑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99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