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序列脉冲上升沿加抖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46135.4 | 申请日: | 201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18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付在明;刘航麟;黄建国;赵贻玖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317 | 分类号: | G01R31/317;H03K5/12;G01R3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温利平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序列 脉冲 上升 沿加抖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序列脉冲上升沿加抖的装置,对于需要加载抖动的序列脉冲波形分解为上升沿信号与下降沿信号,将抖动转化为延迟定时控制加载到上升沿,上升沿信号作为触发器的时钟和下降沿信号作为复位信号使得序列脉冲信号在上升沿到来时拉高,下降沿到来时拉低,实现对该部分序列脉冲信号的上升沿加抖的波形合成;其中,上升沿在可编程延迟线的作用下时延,由于时延的数值是可编程控制的,因此上升沿到来的时刻随控制数据变化,由上升沿和下降沿合成的序列脉冲信号的上升沿就产生了周期的抖动,因而,上升沿可以加载可编程的抖动,具有非常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字测试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序列脉冲上升沿加抖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电子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化设备也随之不断发展,并且在通信、导航等领域显示出其独特性与紧缺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数字化设备的发展伴随着半导体器件的发展,向着集成化与智能化的方向演变,并且呈现出高精度、高集成度、多功能性、人机交互性、可编程性的发展特点。同时,半导体技术和集成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数字化技术的创新,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应出当前电子行业的发展情况。
序列脉冲信号发生器作为一种典型的数字化设备,在许多领域都有重大的研究意义。首先,在传统测试领域,尤其是对高频电路、高速数字设备等进行相关的功能测试,噪声容限测试、信号抖动容限测试,相应测试时,往往需要为被测试系统提供抖动频率可调、抖动大小可变占空比可调的频谱分量丰富的脉冲信号,往往需要功能模式丰富的测试信号去进行分析测试,鉴定其相应情况,运行状态等,或者对其进行故障诊断,往往要频段范围宽、发射功率大、精度高的信号源为其服务。
抖动是指序列脉冲信号在短期内重要的瞬间变化相对于理想位置发生的偏移。抖动可以分为随机性抖动(RJ)和确定性抖动(DJ),而确定性抖动又可以分为周期性抖动(PJ)、数据相关抖动(DDJ)和占空比抖动(DCD)三种。
随机抖动产生的原因很复杂,很难消除。器件内部热噪声,晶体的随机振动,宇宙射线等都有可能引起随机抖动。随机抖动满足高斯分布,在理论上是无边界的,只要测试的时间足够长,随机抖动也是无限大的。确定性抖动不是高斯分布,通常是有边际的,它是可重复可预测的。信号的反射、串扰、开关噪声、电源干扰、EMI等都会产生随机性抖动。
过去多年来用于量化抖动的最常用的方法是峰峰值抖动(Peak-to-peak Jitter)和均方根抖动(Root-Mean-Square Jitter)。由于时钟系统是数字系统非常关键的一部分,直接决定了数据发送和接收的成败,是整个系统的主动脉,因此时钟的抖动一直备受关注。高速串行数据标准一般要求在特定误码率情况下(如10e-12)的总体抖动、固有抖动、随机抖动等指标不能过大;而时钟信号一般是芯片手册给出要求。
在数字系统中,抖动将引起系统误码率的增加,为了使数字系统在有抖动的情况下,仍能保证系统的指标,那么抖动就应该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这就是所谓的抖动容限。因此,为了测量数字系统的抖动容限,就需要模拟多类型数字信号抖动或时钟抖动、可控抖动幅度等,在保证系统的指标的情况下得到容许的最大抖动范围。而目前在国内公开资料中未见序列脉冲信号上加载抖动来对被测试设备进行测试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序列脉冲上升沿加抖的装置,为被测试设备提供周期性的上升沿抖动在信号,在抖动范围可控情况下,完成被测试设备的测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一种序列脉冲上升沿加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信号产生装置,用于产生需要加抖的序列脉冲,并发送给扇出电路;
扇出电路,用于将序列脉冲扇成上升沿信号和下降沿信号,再分别送入不同的锐化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461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