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修复面部皮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32811.2 | 申请日: | 201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8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芦荣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芦荣朋 |
主分类号: | A61K36/904 | 分类号: | A61K36/904;A61P17/10;A61P17/00;A61K35/64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14 | 代理人: | 孟凡臣 |
地址: | 264000 山东省烟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修复 面部皮肤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修复面部皮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痤疮属于中医“肺风粉刺”范畴,是青年人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质腺的慢性炎症引起的皮肤病。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为素体阳热偏亢者,喜食辛味、油腻、肥甘之品,过食则中焦运化不用,使湿热结于胃肠,胃肠湿热不能下达,反而上逆,熏蒸于肺(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蕴阻于面,病久生痰,痰瘀互结肌肤而成;或为外感风寒、风热、风湿,郁于颜面局部,郁久化火致经络不通,痰凝血瘀,生成粉刺。郁久化脓,便会形成暗疮,久病入络,结聚成块,或过久损伤颜面肌肤则成为结节、瘢痕。西医一般认为痤疮发生的主要原因为:青春期雄性激素分泌增多,引起皮脂腺肿大,皮脂腺分泌增多,同时使毛囊、皮脂腺导菅角化栓塞,皮脂淤积于毛囊形称脂栓,即粉刺。在厌氧环境下,痤疮丙酸杆菌等厌氧菌大量增生繁殖,产生溶脂酶,分离皮脂产生游离酸,刺激毛囊引起炎症,致使毛囊壁损伤破裂,淤积的皮脂进入真皮内,从而引起毛囊周围程度不等的炎症反应。另外,遗传、内分泌障碍、多脂多糖及刺激性饮食、高温及某些化学因素,对痤疮的发生发展也起一定的作用。目前市面上用于祛痤疮的外用产品多含有壬二酸、西咪替丁、过氧化苯甲酰、阿达帕林、维胺酯等,还有一些抗生素类药制成的外用制剂,主要是通过抑制油脂分泌,加速表皮角质的脱落来治疗痤疮,在使用该类产品后皮肤容易过敏、发红、脱皮,停药易复发,形成一种药物依赖性。
目前,也有不少中药组合物,但是这些中药组合物需要制备成痤疮膏之类,其中不可避免的含有助剂,对某些特质的皮肤具有刺激性,造成部分使用者的不适,而且长期涂覆,见效较慢。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修复面部皮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筛选合理的组分,使之相互协同作用,制备出对皮肤的具有良好修复作用的中药组合物。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修复面部皮肤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原料制备而成:
黄芩、沙参、大黄、桃仁、黄柏、苦参、白芍、蒲公英、紫花地丁、当归、连翘、白蔹、黄芪、白芨、金银花、白术、枸杞、白茯苓、黄精、白丑、野菊花、百部、红花、玉竹、白僵蚕、苦参、马齿苋、人参、熟地、苍耳子、防风、地肤子、黄连、秦皮、苍术、白鲜皮、甘草、灵芝,且任一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均不超过总质量的40%。
本发明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修复面部皮肤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得到:
黄芩15-35份;沙参16-35份;大黄15-36份;桃仁14-26份;黄柏15-35份;苦参16-32份;白芍14-19份;蒲公英20-34份;紫花地丁12-19份;当归15-35份;连翘17-25份;白蔹15-35份;黄芪15-35份;白芨15-35份;金银花15-35份;白术15-35份;枸杞16-34份;白茯苓17-32份;黄精7-16份;白丑5-17份;野菊花25-40份;百部8-13份;红花5-10份;玉竹15-22份;白僵蚕7-23份;苦参17-38份;马齿苋12-30份;人参17-40份;熟地16-32份;苍耳子16-34份;防风11-25份;地肤子18-34份;黄连7-15份;秦皮5-9份;苍术6-15份;白鲜皮12-19份;甘草15-25份;灵芝13-2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芦荣朋,未经芦荣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328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