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脸追踪转动支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29699.7 | 申请日: | 2017-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3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焦合金;雷荣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5D3/12;F16M11/12;F16M11/18 |
代理公司: | 浙江纳祺律师事务所33257 | 代理人: | 朱德宝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追踪 转动 支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脸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人脸追踪转动支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手机、IPAD的应用,提供人们生活较大的便利,而为了方便观看手机视频、电影,同时可以解放双手,所以也出现了手机放置架,目前较多的手机支架存在一个问题,由于如果需要实现观影等目的,则手机的放置角度、放置位置则较为关键,而观看时人体的视角多种多样,所以手机放置架单一的角度设置,难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所以出现了一种可以转动的支架,而这种支架又存在一个问题,需要手动控制,造成较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人脸追踪转动支架系统,以无需手动操作实现人脸追踪。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人脸追踪转动支架系统,包括转动支架、用于放置于支架上的智能终端,所述的智能终端具有前置摄像头以及前置距离感应器;
所述转动支架配置有用于与智能终端通讯的通讯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转动支架包括用于放置所述智能终端的承接结构以及用于带动所述承接结构运动的驱动部件,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驱动部件运动;
所述智能终端包括有一次人脸捕获模块以及二次人脸捕获模块,所述一次人脸捕获模块连接所述距离感应器并配置有预设的距离范围,所述距离感应器用于实时采集所述智能终端前向遮挡物的距离并输出第一距离值,所述第一人脸捕获模块控制所述驱动部件运动直至所述第一距离值落入所述距离范围时,所述二次人脸捕获模块工作;
所述二次人脸捕获模块连接所述前置摄像头并配置有预设的图像坐标系以及预设于图像坐标系的定位点,所述前置摄像头用于实时采集所述智能终端前向的图像信息;所述二次人脸捕获模块通过预置的人脸识别算法从所述图像信息中辨识人脸特征,并实时生成特征点于一预设的图像坐标系中;所述二次人脸捕获模块控制所述驱动部件运动以使转动支架从当前定位点向特征点运动。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距离值落入所述距离范围时,所述二次人脸捕获模块控制所述前置摄像头开启。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周向转动结构,所述周向转动结构包括第一电机以及转动盘;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沿垂直方向向上延伸并固定于所述转动盘的中心,所述承接结构设置于所述转动盘上。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部件还包括翻转转动结构,所述翻转转接结构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本体固设于所述转动盘,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沿所述水平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承接结构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承接结构包括均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一承接体和第二承接体,所述第一承接体和第二承接体之间形成供智能终端放置的承接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特征点为人脸识别中眼部的中心点。
进一步地,所述的特征点为人脸识别中两眼之间的中心点。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支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有固定结构以将所述转动支架固定于供转动支架放置的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一次人脸捕获模块每间隔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从所述距离感应器获取一所述第一距离值。
进一步地,所述二次人脸捕获模块每间隔所述第二预设时间从所述前置摄像头中获取一帧所述图像信息。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上述的人脸追踪转动支架,首先通过智能终端前置的红外检测装置检测智能终端前方是否被遮挡同时转动驱动部件直到智能终端被遮挡,也就是初步检测到人脸时,停止动作,保证前置摄像头开启时可以采集到人脸,而进一步通过人脸识别算法,就可以得到人脸的轮廓,通过特征提取的步骤就可以提取特征点在人脸轮廓的位置,而预设的定位点,是通过实验或理论数据得出的人脸与智能终端最优的相对位姿关系点,所以将特征点和定位点放置在同一个坐标系中,就可以通过转动承接结构,使实时获取的特征点不断向定位点靠近,而这样即使在观看过程中,人脸出现移动,那么通过这样的系统就会实时更新这个位置,实现追踪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人脸追踪转动支架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人脸追踪转动支架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智能终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人脸追踪转动支架系统架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96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