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轮内多电机边缘驱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25584.0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1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徐继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继钊 |
主分类号: | H02P5/46 | 分类号: | H02P5/46;H02K7/116;B60K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760 重庆市璧山***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轮 电机 边缘 驱动 装置 | ||
1.“一轮内多电机边缘驱动装置”,主要包括车轮圈(101)、轮内边缘圆环伞形齿圈(110,简称“伞齿圈”。齿向由里向外呈反角度倾斜,具体角度需要按照齿圈半径等确定)、多台即指双数小型“微电机”(103)、小伞形齿轮(102,简称“小伞轮”)、中心轴(115)、轮内支撑架(105)、支撑密封板(104)、第一轴承(106)、第二轴承(107)、润滑油孔(122)、进风口(123)、扇页(124)、排风口中(125)等组成。
2.在一个车轮圈的内沿中间设计为凹槽,在凹槽左、右侧分别设置两个环状“伞齿圈”(110),其直径设计为最大限度地接近轮圈(101)外沿,其齿的朝向由里向外呈伞形(最好螺旋状),整个齿部与“微电机”(103)动力输出“小伞轮”(102)齿合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台小型“微电机”(103),为内转子式高速电动机,台数为双数,左、右侧“伞齿圈”(110)各占1/2台数,微电机(103)分别为正、反转,从而驱动车轮圈(101)及轮胎(117)朝着同一个方向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内容,“微电机”(103)动力输出轴一律朝外向着边缘“伞齿圈”(110),微电机的“小伞轮”(102)与“伞齿圈”(110)齿合,即是实现“微电机”(103)直接驱动轮圈(101)及轮胎(117)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内支撑架(105),围绕并固定在中心轴上,内部用于固定“微电机”(103),外端固定于车架,是不转动的固定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密封板(104),是中心轴(115)上第一(106)、第二(107)轴承与车轮圈(101)相连接的支撑和密封部件,也是车轮的转动半径;该部件还起增强车轮承载力,防止受压变形等作用。
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中心轴(115),是车轮旋转中心。其两端、或者中间点与车架连接固定,中心轴(115)上设置有第一轴承(106)和第二轴承(107),所述车轮圈(101)通过支撑密封板(104)、两轴承与所述中心轴(115)连接,即实现“中心轴(115)和微电机(103)不动而只是车轮圈(101)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在进气口(123)一侧支撑密封板(104)内设置扇页(124),形成空气压力差使热从排气口(125)排出。
9.根据权利要求1、2、4、6、7等所述内容,适当增大车轮圈(101)直径,即是增大驱动半径,再配合恰当的扁平轮胎,可以相应增大“伞齿圈”(110)直径与轮胎(117)外直径的比值,实现节约能源、提高车辆通过性、平顺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轮圈(101)设置润滑油孔(122),方便吐故纳新,使传动齿轮部位等保持良好润滑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继钊,未经徐继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2558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生产陶瓷的印花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印刷键盘胶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