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型五维阴极电弧推力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14221.7 | 申请日: | 201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4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蒲俊州;刘鹏;万斌;沈瑞琪;张伟;吴立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G1/24 | 分类号: | B64G1/24;B64G1/4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32203 | 代理人: | 马鲁晋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阴极 电弧 推力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型推力器,特别是一种微型五维阴极电弧推力器。
背景技术
空间微推力器是卫星和其他空间飞行器的重要动力装置,主要完成空间飞行器的姿态控制、轨道保持和动力推进等任务。
目前空间推进技术主要有冷气推进、热推进、电推进、化学推进、激光推进和核推进等主要类型,其中电推进技术运用最广泛。电推进主要有脉冲等离子体推进(PPT),电喷推进和霍尔推进等3种,其中PPT推进采用了固体推进剂,使其易于维护和环境适应性好。
目前大多数在轨PPT使用了聚四氟乙烯(PTFE)推进剂,PTFE的优点是性质稳定,但是缺点是推力器结构不紧凑,工作效率低,同时,电烧蚀所需要的能量和烧蚀临界电压高,限制了推进系统的小型化和低功耗性能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微型五维阴极电弧推力器。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微型五维阴极电弧推力器,包括推力器主体、上盖、绝缘模块、推进剂、小电极板和大电极板,所述推力器主体上表面均匀开有四个长方体凹槽,相邻两个长方体凹槽的中轴线相互垂直,相对的两个长方体凹槽的中轴线重合,推力器主体上表面中间开有一个正方体凹槽,上述凹槽之间相互连通;
所述小电极板的数量为四个,该四个小电极板的结构相同,均为长方体结构,每个小电极板都水平设置在对应的长方体凹槽内,所述小电极板均通过下方接线孔与外部电源导线连接;
所述推进剂位于长方体凹槽内小电极板的上方,推进剂为长方体结构并具有一个导电层,导电层位于推进剂的侧面,所述大电极板为十字形,中间具有一个正方形孔,大电极板位于推力器主体的上部,其每个臂均位于对应的长方体凹槽内,并位于推进剂的上方,大电极板中心的正方形孔位于正方体凹槽的上方,正方体凹槽内设置绝缘模块,该绝缘模块为U型结构,绝缘模块内竖直设置两块小电极板,两块小电极板之间设置推进剂;竖直设置的两块小电极板和一块推进剂也均位于正方形孔的内部;所述上盖位于大电极板的上方且与主体固连,其中心开有一个正方形通孔。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本发明的微型五维阴极电弧推力器结构简单,重量轻,五个方向独立控制点火,使空间姿态和轨道控制等任务更容易进行,能量可以得到最大效率的利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卫星发射时的负重或延长卫星的工作时间;2)本发明的微型五维阴极电弧推力器功耗低,安全可靠。本发明采用改性环氧树脂材料(PCB)材料作为推进剂,并且在推进剂烧蚀区用局部高温处理的方式预设导电层,实现推进剂低压自点火,达到仅在烧蚀表面导电而内部不导电的特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微型五维阴极电弧推力器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的微型五维阴极电弧推力器总体安装图。
图3为本发明的微型五维阴极电弧推力器极板安装图。
图4为本发明的微型五维阴极电弧推力器极板和推荐剂的配合安装图。
图5为微型五维阴极电弧推力器上盖和主体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本发明的一种微型五维阴极电弧推力器,包括推力器主体1、上盖2、绝缘模块3、推进剂4、小电极板5和大电极板6,所述推力器主体1上表面均匀开有四个长方体凹槽7,相邻两个长方体凹槽的中轴线相互垂直,相对的两个长方体凹槽的中轴线重合,推力器主体上表面中间开有一个正方体凹槽8,上述凹槽之间相互连通;
所述小电极板5的数量为四个,该四个小电极板的结构相同,均为长方体结构,每个小电极板都水平设置在对应的长方体凹槽7内,所述小电极板5均通过下方接线孔与外部电源导线连接;
所述推进剂4位于长方体凹槽7内小电极板5的上方,推进剂4为长方体结构并具有一个导电层41,导电层41位于推进剂4的侧面,所述大电极板6为十字形,中间具有一个正方形孔,大电极板6位于推力器主体1的上部,其每个臂均位于对应的长方体凹槽7内,并位于推进剂4的上方,大电极板6中心的正方形孔位于正方体凹槽8的上方,正方体凹槽8内设置绝缘模块3,该绝缘模块3为U型结构,绝缘模块3内竖直设置两块小电极板,两块小电极板之间设置推进剂;竖直设置的两块小电极板和一块推进剂也均位于正方形孔的内部;
所述上盖2位于大电极板6的上方且与主体1固连,其中心开有一个正方形通孔9。
所述推力器主体1的正方体凹槽8的下方开有一个接线孔。
所述推力器主体1和上盖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42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卫星推进管路布局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激波的空间碎片紧急规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