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钢车顶的制作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12121.0 | 申请日: | 201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3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陆松;韩加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法瑞德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42 | 分类号: | B29C70/42;B29C70/54;B29B13/06;B29B15/14;B29B15/08;C08L63/00;C08L23/12;C08K9/06;C08K7/1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成立珍 |
地址: | 211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顶 模具 制作工艺 连续玻璃纤维 玻璃钢 树脂胶 环氧树脂 环氧丙烷丁基醚 滚压 硅烷偶联剂 聚丙烯树脂 表面抛光 玻璃纤维 抗冲击性 冷却固化 模具表面 溶液表面 树脂胶液 微波烘干 真空脱泡 固化剂 可回收 耐腐蚀 抛光机 预浸带 预制的 质量比 稀释 房车 洗净 乙醚 打磨 浸润 清洗 取出 交付 环保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玻璃钢车顶的制作工艺,其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用乙醚将硅烷偶联剂稀释成5%浓度的溶液,然后将玻璃纤维浸于该溶液中40分钟后取出洗净;将清洗后的连续玻璃纤维用微波烘干,并且用聚丙烯树脂浸润干燥的连续玻璃纤维得到预浸带;用环氧树脂和质量比为7~11份环氧丙烷丁基醚混合于干净的容器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18份~25份的固化剂,迅速搅拌,进行真空脱泡3min,以除去树脂胶液中的气泡;将树脂胶溶液导入预制的房车车顶模具中,对模具中的树脂胶溶液表面进行滚压。经冷却固化后,打磨模具表面,使用抛光机对模具进行表面抛光,所有的工序完成之后模具即可交付使用。本发明制得的车顶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强度高,耐腐蚀,环保可回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玻璃钢车顶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玻璃钢,一种纤维强化塑料,一般指用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与酚醛树脂基体,以玻璃纤维或其制品作增强材料的增强塑料,质轻而硬,不导电,性能稳定、机械强度高,回收利用少,耐腐蚀,可以代替钢材制造机器零件和汽车、船舶外壳等,现有的玻璃钢选用的基体材料使用的是热固性树脂,而热固性树脂存在难以回收,不环保,脆性大,抗冲击性差的问题,使其发展受到了限制,用热塑性材料来取代热固性材料已成为近年来玻璃钢生产的一个重要技术问题,对于房车车顶多数情况下也采用这种材料,不降硬度的同时降低车身的重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玻璃钢车顶的制作工艺,解决现有车顶的脆性大、和不环保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玻璃钢车顶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用乙醚将硅烷偶联剂稀释成5%浓度的溶液,然后将玻璃纤维浸于该溶液中40分钟后取出洗净;
(b)将清洗后的连续玻璃纤维用微波烘干,烘干温度为100~120℃,并且用聚丙烯树脂浸润干燥的连续玻璃纤维得到预浸带;
(c)用环氧树脂和质量比为7~11份环氧丙烷丁基醚混合于干净的容器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18份~25份的固化剂,迅速搅拌,进行真空脱泡3min,以除去树脂胶液中的气泡;
(d)将树脂胶溶液导入预制的房车车顶模具中,对模具中的树脂胶溶液表面进行滚压,压力控制为0.3~0.5MPa;
(e)经冷却固化后,打磨模具表面,使用抛光机对模具进行表面抛光,所有的工序完成之后模具即可交付使用。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成型过程中,各层之间的粘接性高,管件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强度高,耐腐蚀,环保可回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述:
实施例1
(a)用乙醚将硅烷偶联剂稀释成5%浓度的溶液,然后将玻璃纤维浸于该溶液中40分钟后取出洗净;
(b)将清洗后的连续玻璃纤维用微波烘干,烘干温度为100℃,并且用聚丙烯树脂浸润干燥的连续玻璃纤维得到预浸带;
(c)用环氧树脂和质量比为7份环氧丙烷丁基醚混合于干净的容器中,搅拌均匀后,再加入18份的固化剂,迅速搅拌,进行真空脱泡3min,以除去树脂胶液中的气泡;
(d)将树脂胶溶液导入预制的房车车顶模具中,对模具中的树脂胶溶液表面进行滚压,压力控制为0.3MPa;
(e)经冷却固化后,打磨模具表面,使用抛光机对模具进行表面抛光,所有的工序完成之后模具即可交付使用。
实施例2
(a)用乙醚将硅烷偶联剂稀释成5%浓度的溶液,然后将玻璃纤维浸于该溶液中40分钟后取出洗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法瑞德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法瑞德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121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