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自动巡线小车的巡线模块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84816.2 | 申请日: | 2017-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5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魏伟和;张东;关杰鸿;赖松锐;唐英杰;卢欢鹏;李敏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蔡克永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自动 小车 模块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维的位置或航道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自动巡线小车的巡线模块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自动巡线小车一般是在地面安装引导黑线或黑带,通过小车底部安装的巡线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检测地面黑带信息,将检测信息传给小车控制器后有控制器控制小车自动沿黑线运动。这种方法中红外传感器的集成度不高,只能接入较少数量,导致巡线的精度和速度较低,其次,巡线传感器的模块化程度较低,无法脱离于控制器,主体设备的控制程序中还要专门额外加上处理采集数据的程序,影响主体设备稳定性,且不利于快速移植更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于自动巡线小车的巡线模块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应用于自动巡线小车的巡线模块,包括如下部件:
PCB主板;
以及集成在PCB主板上的红外传感器、电压比较器、MCU主控单元、CAN通讯模块、电源模块;
所述红外传感器与电压比较器电讯连接;
所述MCU主控单元分别与电压比较器、CAN通讯模块电讯连接;
所述MCU主控单元通过CAN通讯模块,实现与主体设备之间进行通讯;
所述电源模块用于给红外传感器、电压比较器、MCU主控单元、CAN通讯模块提供电能。
所述红外传感器由多组红外发射管及多组红外接收头组成的一个阵列,沿PCB主板长度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红外传感器还包括一个用于调节红外传感器感应灵敏度的电位器。
所述MCU主控单元包括控制芯片及晶振;
所述控制芯片选用STM32F1xx系列芯片,晶振选用8MHz。
所述红外传感器为安装在PCB主板上的红外传感器阵列。
本发明应用于自动巡线小车的巡线模块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PCB主板固定在主体设备(自动巡线车)上,红外传感器的方向朝向底面安装,使红外传感器能感应到地面黑线或黑带信息;
红外传感器感应到地面黑线或黑带信息的颜色变化数据,并将颜色变化数据的电信号传递给电压比较器;
再由电压比较器转换成电平信号,并传递给MCU主控单元,MCU主控单元根据电平信号的变化,获得地面路线变化信息,再根据路线变化信息生成相应的控制数据,即电机的控制数据,然后再通过通讯模块发送给主体设备,再由主体设备的电机驱动电路,驱动电机作出相应的动作,从而实现依靠巡线模块的数据来改变巡线小车的运动状态,即沿所给黑线或黑带运动。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发明将多个红外传感器集成在一起,具有比其他现有类似的装置更高的集成度,有效提高了主体设备如自动巡线小车巡线时的精度和速度。
2)本发明高度模块化,与主体设备如自动巡线小车采用CAN通信,有效脱离主体设备,只需正确的通讯接口,不影响主体设备的控制程序。
3)本发明装有可调节红外传感器感应灵敏度的电位器,可用于与黑线对比度不同的地面,使用范围较广。
4)本发明采用内置MCU主控单元,自动处理巡线所得的信息,不需要主体设备额外专门处理,模块化程度较高,利于快速接入应用。
5)本发明还提供了包括CAN,Usart,ADC,AD,SW等多种外设,满足了该产品多功能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应用于自动巡线小车的巡线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自动巡线小车的巡线模块,包括如下部件:
PCB主板;
以及集成在PCB主板上的红外传感器、电压比较器、MCU主控单元、CAN通讯模块、电源模块;
所述红外传感器与电压比较器电讯连接;
所述MCU主控单元分别与电压比较器、CAN通讯模块电讯连接;
所述MCU主控单元通过CAN通讯模块,实现与主体设备之间进行通讯;
所述电源模块用于给红外传感器、电压比较器、MCU主控单元、CAN通讯模块提供电能。
所述红外传感器由多组红外发射管及多组红外接收头组成的一个阵列,沿PCB主板长度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红外传感器还包括一个用于调节红外传感器感应灵敏度的电位器。
所述MCU主控单元包括控制芯片及晶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48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维码防伪标签
- 下一篇:防伪墨盒及防伪验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