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背景建模的训练图像序列的收敛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80582.4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01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袁志勇;张贵安;童倩倩;袁田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254 | 分类号: | G06T7/254;G06T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魏波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背景 建模 训练 图像 序列 收敛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背景建模的训练图像序列的收敛方法,首先找出训练数据中的所有唯一数据并剔除一次,得到经过去噪的训练数据。然后每次从去噪训练数据的开头以长度为1,2,…,N得到N个子序列并分别求解方差;设置滑动窗口起始位置为方差序列的起始数据,每计算完窗口中方差子序列的方差后便将窗口向右滑动一次。最后得到双重方差序列,双重方差序列便是以一个“归一化”的标准来判断数据序列的收敛性。该方法以数字特征—方差为基础,从数据本身的特性出发,以一个简单易行的方式得到数据序列的收敛点,提高了背景模型在训练时的效率;同时采用灰度值个数减一的方法对训练数据进行去噪,提高了训练数据的质量,从而保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训练背景模型时的训练数据的收敛方法。
背景技术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背景建模主要用于对前景目标的检测与识别,更进一步地可对检测的目标进行一些高级操作,如姿态判断、动作分析等。因此,背景模型的建立作为首要任务,其准确性对后续的应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灵长类动物对目标(即前景)的理解来看,不同于背景且具有可移动性的对象,如动物、交通工具、短暂停留的物体等,都可以理解为前景。帧差法(differencing of adjacent frames)作为最初的背景模型是由RAMESH JAIN和H.-H.NAGEL(文献1)提出的,根据对前景的理解,对于在静态场景中检测运动目标会有效果,但是如果背景中存在动态物体的话,该方法将不能适应,因为该模型没有获取到背景在时间轴上的演变属性。在现实场景中,尤其在室外,动态的背景对象如风中摇摆的树木、荡漾的水面、摆动的旗帜、喷泉和电梯等,都不是一帧图像可以刻画和描述的,而是需要对连续多帧图像的学习来实现对背景的“理解”,即对模型参数的学习。根据模型的不同,需要求解的参数也各不相同。
统计学方法以对象的发生数据为基础,在研究对象的不确定性(uncertainty)方面具有优势,目前主要分为有参估计和无参估计。单高斯模型的代表Pfinder(文献2)是Christopher Wren等人提出的有参模型,在背景学习时通过将一段相对较长的“空背景(empty background)”视频帧作为数据源来学习模型关于每个像素的颜色属性,如方差等。在此基础上,对其扩展的混合高斯模型(MoG)得到众多科研人员的青睐和长足的发展,最近的归一化区域混合高斯模型(regularized region MoG,RRMoG)(文献3)通过引入一个动量项(momentum term)来加快RRMoG的收敛速度,并证明该速率为O(1/k2),因此提高了算法的性能。然而,该方法假定了一些局限性条件,如估计函数含有一个Lipschitz连续梯度,且具有光滑、可凸和可微属性等,这在面对现实场景中的数据时有些不具可操作性。AhmedElgammal等人提出的无参估计模型(文献4)在处理复杂场景如杂乱的树林、波动的物体等时,可以不用关心参数问题,并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在此基础上,Pierre-Luc St-Charles等人(文献5)通过引入时空信息和LBSP(local binary similarity pattern)特征来增加模型的鲁棒性,并使用循环反馈的方式来更新模型的参数,从而使得模型具有更高的适应性。这些方法都取得了不错的结果,但是,在模型训练时,它们都是简单地采用最近的一段长度为N的背景数据作为训练数据,基于这样的一种假设:只有最近的信息才会对当前产生影响,过去的信息不会产生影响。这其中忽略了一个问题:最近的信息有可能存在重复,即模型训练有可能不需要N个数据,因此存在着效率问题;同时,忽略了噪声在模型训练时的影响。
相关文献:
【文献1】R.Jain and H.Nagel,“On the Analysis of Accumulative DifferencePictures from Image Sequences of Real World Scenes”,IEEE Trans.Pattern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197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05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清理装置的全自动刮刀研磨机
- 下一篇:一种钮扣用打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