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蒲公英烹饪带鱼专用调味品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79497.6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3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欢欢;阎华;余海忠;王海燕;孙永林;于博;吕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L27/00 | 分类号: | A23L27/00;A23L27/10;A23L17/40;A23L3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105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味品 蒲公英 带鱼 烹饪 食用 鲜味 冬虫夏草粉 生产成本低 蒲公英粉 玉米淀粉 大蒜粉 夏枯草 调味 虾米 采食 姜粉 食欲 味型 清香 保存 | ||
本发明的名称是蒲公英烹饪带鱼专用调味品,涉及一种调味品,具体地是涉及一种烹饪带鱼时调味用的蒲公英烹饪带鱼专用调味品。它主要是解决已知的蒲公英食用价值高等优点,但由于其食用期短,仅限于春夏两季能被采食,因为不易保存,在其他季节则吃不到以蒲公英为调味品烹饪带鱼的问题。本发明的配料如下:蒲公英粉:80‑100克、玉米淀粉:10‑20克、虾米粉:5‑10克、冬虫夏草粉:3‑5克,姜粉:3‑5克、大蒜粉:1‑2克、夏枯草粉:3‑5克,清香或者麻辣辅料:6‑32克,构成不同味型的调味品。本发明生产成本低,设备简单,原材料丰富;本发明具有增鲜味,促食欲,健身体作用,存放时间长达12个月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味品,具体地是涉及一种蒲公英作为主要原料的蒲公英烹饪带鱼专用调味品。
背景技术
蒲公英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蒲公英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蒲公英的花中午开,早晨和傍晚不开放。在乡间,它也叫布谷英。
由于蒲公英可食用期短,仅限于春夏两季能被采食,因为不能保存,在其他的季节,则吃不到以蒲公英为调味品烹饪的带鱼类食物,目前,还没有以蒲公英为原料制成的烹饪带鱼专用调味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而提出的一种工艺简单,不含防腐剂,存放时间长,以蒲公英作为主要原料的蒲公英烹饪带鱼专用调味品。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蒲公英烹饪带鱼专用调味品配料如下:蒲公英粉:80-100克、玉米淀粉:10-20克、虾米粉:5-10克、冬虫夏草粉:3-5克,姜粉:3-5克、大蒜粉:1-2克、夏枯草粉:3-5克,清香或者麻辣辅料:6-32克。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说的配料如下:蒲公英粉:80-100克、玉米淀粉:10-20克、虾米粉:5-10克、冬虫夏草粉:3-5克,姜粉:3-5克、大蒜粉:1-2克、夏枯草粉:3-5克,甘草粉1-2克,香叶粉3-5克,香菇粉3-5克,椰子粉3-5克,构成清香型蒲公英烹饪带鱼专用调味品。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说的配料如下:蒲公英粉:80-100克、玉米淀粉:10-20克、虾米粉:5-10克、冬虫夏草粉:3-5克,姜粉:3-5克、大蒜粉:1-2克、夏枯草粉:3-5克,辣椒粉3-5克,胡椒粉3-5克,花椒粉3-5克,八角粉3-5克,构成麻辣型蒲公英烹饪带鱼专用调味品。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蒲公英烹饪带鱼调味品,其生产工艺是:①将新鲜采摘的蒲公英叶茎洗净,然后用1升食品级乙醇与5升食品级醋酸制成的混合溶液浸泡60秒,接着用纯净水清洗三次,然后每200克装入干净500ml市售的不锈钢盒,用高压灭菌锅高压蒸汽灭菌1.05个大气压,121℃,30分钟,冷却到室温后用电热鼓风干燥箱100℃烘干48小时,再经小型高速粉碎机粉碎成粉状,过100目筛网,筛下物即制成蒲公英粉;②将蒲公英粉和市售的其他辅料分别用小型高速粉碎机粉碎过200目筛网,将筛下的配料称重后在搅拌机内混合搅拌15分钟,混合均匀,即制成蒲公英烹饪带鱼专用调味品。
本发明的生产成本低,设备简单,原料丰富,用本发明作为烹饪带鱼专用调料,具有增鲜提味,促进食欲的功用,且绿色环保,不含任何防腐剂,无任何副作用,存放时间长,可达12个月以上。经理化及微生物指标测试,磨碎细度(30孔∕cm2筛上的残留物)≤1.2%;含水量≤10%;总灰分≤8%;酸不溶灰分≤3.5%;总菌数≤0.8×104/克;大肠杆菌≤43MPN/100克,均符合国家调味品指标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文理学院,未经湖北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94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姜酚衍生物烹饪花蛤专用调味品
- 下一篇:一种椒香型火锅底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