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列控系统测速定位方案验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76753.6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0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陆德彪;蔡伯根;王剑;郭子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总公司;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P21/02 | 分类号: | G01P21/02;G01P3/00;G01P3/36;G01S19/42;G01S19/52;G01C2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7 | 代理人: | 付生辉,白淑贤 |
地址: | 1008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系统 测速 定位 方案 验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列车测速定位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列控系统测速定位方案验证方法。
背景技术
列车超速防护系统(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ATP)实时监控列车运行速度,使其按照列车行车许可、速度限制条件运行的车载信号安全系统。测速定位功能模块是车载ATP的子系统,通过接收速度传感器等设备的采集信号,实现列车实时速度测量和定位估计。列车运行速度和列车位置是计算列车控制模式曲线的基本参数,也是判定列车运行状态的重要依据,所以测速定位系统的实时性、定位精度是保障ATP功能完好实现的基本条件。
测速定位方案包括速度和位置信息获取两个部分,通过车载轮轴速度传感器获得速度信息,通过应答器获得非连续位置信息,其他位置信息通过速度传感器的信息进行累积积分等计算得到。
目前,车载端现场普遍使用的是轮轴速度传感器。轮轴速度传感器利用列车运行过程当中采集到的脉冲数以及车轮参数进行列车速度的计算,但是会在运行过程当中发生空转滑行等问题以及随车列车长时间运行,车轮磨损会导致车轮原始参数变化,进而列车速度计算出现偏差。
综上所述,测速定位方案的测速精度是保障列车运行的关键技术,涉及到测速定位的准确性,安全性能评估等。因此测速定位方案的性能需要通过相应参考系统的搭建进行验证。
发明内容
一种列控系统测速定位方案验证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包括:一种列控系统测速定位方案验证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包括:
S1:通过列车轮轴速度传感器测量列车的速度和位置;
S2:通过多模卫星定位接收机测量列车的速度和位置,通过光学光电式速度传感器测量列车的速度;
S3:对多模卫星定位接收机,光学光电式速度传感器,列车轮轴速度传感器所测量的信息进行信息同步;
S4:对多模卫星定位接收机和光学光电式速度传感器测量的速度信息进行信息融合,将多模卫星定位接收机测量的位置信息进行信息处理得到里程信息;
S5:将信息融合之后的速度信息Vref同轮轴速度传感器测量的速度信息vDUT进行比较,将信息处理后的里程信息Pref同轮轴速度传感器测量的里程信息PDUT进行比较,如果两次比较的结果不都满足误差允许范围则需要对轮轴速度传感器进行校正。
在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S3中的信息同步过程步骤为:
S31:在T0时刻下多模卫星定位接收机向光学光电式速度传感器和列车轮轴速度传感器发送触发信号;
S32:在T1时刻下多模卫星定位接收机第一次输出该时刻下的测量信息;
S33:在T2时刻查询出光学光电式速度传感器和轮轴速度传感器在T0-T2时间段内分别输出了N1和N2个测量信息;
S34:计算出光学光电速度传感器和轮轴速度传感器在T1时刻下输出的信息分别为N1,N2个测量信息中的第个和第个。
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在S4中光学光电式速度传感器测得的列车速度(vpar,vper),其中vpar,vper代表平行列车轨道方向的速度和垂直列车轨道方向的速度,多模卫星定位接收机测得的列车速度vcomb,则如果其中εv为误差阀值,可将作为信息融合后的速度信息Vref;
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在S4中多模卫星定位接收机输出的位置信息Pt(xlat,ylong),将Pt(xlat,ylong)向电子轨道地图所提供的相邻信息点POIj和POIj+1构成的向量进行投影,其中xlat,ylong分别代表纬度和经度值,投影点Mt(xt,yt)应满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总公司;北京交通大学,未经中国铁路总公司;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67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