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板坯的粗轧宽度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74468.0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12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张健民;沈际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22 | 分类号: | B21B37/22 |
代理公司: | 31230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立平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宽度控制 立辊 板坯 粗轧 压下 轧制 板坯轧制 负荷分配 人工干预 生产信息 重新设定 反推 正向 实测 干预 分配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板坯的粗轧宽度控制方法,根据粗轧宽度控制目标,首先根据需要确定立辊需要固定压下量的道次以及该道次的压下量,然后从立辊的最后轧制道次开始,根据压下量反推立辊入口宽度作为上一道次或几道次的目标宽度,实现逆向分配一个或几个道次的立辊负荷;最后将立辊剩余道次进行正向负荷分配;当板坯完成每一道次轧制后,就会启动轧制再计算,根据最新的生产信息重新设定立辊压下量。本发明可以更有效利用板坯轧制后的实测值,大幅度减少操作工人工干预,并明显提高宽度控制精度,解决现有的粗轧宽度控制方法由于人工干预,板坯宽度控制精度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坯的粗轧宽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热轧粗轧一般采用两架轧机,如图1,两架轧机包括E1、E2两架立辊轧机。粗轧立辊轧制负荷分配的一般原则是粗轧在E1大立辊的第一道次将板坯轧制到目标宽度,以后立辊各个前向道次的轧制目标维持R2出口宽度,即粗轧各个前向道次均以R2出口目标宽度为基准,对每道次入口宽度,通过E1、E2立辊侧压,并经R1或R2水平轧制后达到R2出口目标宽度为分配原则。另外一种采用粗轧负荷等比例余量加权的方法,如专利号201310005629,名称为“粗轧立辊轧制负荷自动分配方法”的专利文件中公开的方法,这两种方法最后道次宽度压下负荷在分配时均会随着压下负荷的变化而波动。这在生产中会产生以下两个问题:
(1)粗轧宽度控制时来料波动均存在一定的波动,并且这种波动是不能预知的。当某些板坯来料波动较大时,往往造成粗轧出口宽度失控。
(2)最后道次压下量波动,造成模型学习的不稳定。
在论文“综合等负荷函数法在双机架粗轧负荷分配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Equal Load Function to Load Distribution on Double-Stand Mill During HotStrip Rough Rolling)”中,公开了针对带钢热连轧双机架粗轧机组的特点,应用综合等负荷函数法进行负荷分配,分配时兼顾平辊和立辊轧制的影响,在宽度和厚度两个方向进行等负荷函数的交替迭代计算,逐步优化规程,并在外层迭代中设置了机组轧制负荷超限情况下的道次数自动修正。
在论文“复用等储备负荷法在热连轧粗轧负荷分配中的应用”中,公开基于带钢热连轧粗轧区的特点,提出了复用等储备负荷法。该方法同样运用多层迭代算法进行粗轧机组负荷分配,外层对总轧制道次进行递增迭代,内层通过交替迭代确定带钢厚度和宽度轧制方向的综合负荷函数值,逐步优化平辊和立辊规程。
以上两篇论文中的方法主要集中在水平辊的负荷分配。对于立辊负荷分配采用等出口宽度等目标轧制方式,即先设定各个前向道次出口宽度目标,再计算宽度压下量;或文中简单的一笔带过,无法确切知道其准确方法。
另外,申请人授权的一篇专利,专利号201310005629,名称为“粗轧立辊轧制负荷自动分配方法”,主要通过计算宽度总压下量,根据立辊负荷分配确定各个出口不等宽度目标,考虑狗骨宽展后最终确定立辊负荷分配方法。
现有的粗轧宽度控制一般采用正向负荷分配,并根据不同产品规格加权进行负荷调整,工作量大,控制效果也不明显,宽度控制过程中模型一般进行预设定计算,后续依靠操作工动态调整,宽度控制精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板坯的粗轧宽度控制方法,该方法是基于粗轧立辊负荷逆向分配的控制方法,可以更有效利用板坯轧制后的实测值,大幅度减少操作工人工干预,并明显提高宽度控制精度。用以解决现有的粗轧宽度控制方法由于人工干预,板坯宽度控制精度低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44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