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体燃料系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69720.9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0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山中翔太;中谷文人;岩仓隆彦;菱田雄司;永田秀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三工业株式会社;富士通天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D41/00 | 分类号: | F02D41/00;F02D4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燃料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选择性地使用气体燃料和液体燃料来进行运转的双燃料发动机系统(bi-fuel engine system),详细地说,涉及一种为了构成该发动机系统而后附安装于液体燃料系发动机系统来进行使用的气体燃料系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技术,例如已知下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动机控制系统。该系统具备进行利用汽油等液体燃料的运转的控制的主电子控制装置(主ECU)以及进行利用CNG等气体燃料的运转的控制的副ECU。在此,从曲轴转角传感器、进气压力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节气阀开度传感器、冷却水温传感器以及氧传感器向主ECU输入各种信号。然后,主ECU基于氧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来执行与液体燃料相关的空燃比反馈控制,并且计算该反馈控制所需的校正系数,将该校正系数作为液体燃料的空燃比学习值来进行学习。由此,防止了发动机的与液体燃料有关的排放恶化。另一方面,从曲轴转角传感器向副ECU输入信号,并且经由主ECU对副ECU输入来自其它传感器的各种信号等。然后,副ECU为了执行反馈控制,利用由主ECU学习得到的液体燃料的空燃比学习值,并且基于该学习值来学习气体燃料的空燃比学习值,并将该气体燃料的空燃比学习值反映到空燃比反馈控制。由此,防止了发动机的与气体燃料有关的排放恶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367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系统中,在由于液体燃料系设备的经年变化等而导致发动机的空燃比产生偏离的情况下,主ECU将该空燃比偏离反映到液体燃料的空燃比学习值。另一方面,在副ECU中,为了计算气体燃料的空燃比学习值而利用了主ECU中的液体燃料的空燃比学习值,因此存在以下情况:即使气体燃料系设备未产生因经年变化等而导致的空燃比偏离,液体燃料的空燃比学习值的变化也被反映到气体燃料的空燃比学习值中。因此,存在以下担忧:在发动机从利用液体燃料的运转切换为利用气体燃料的运转的情况下,气体燃料的空燃比学习值偏离于真值,通过执行与气体燃料相关的空燃比反馈控制,气体燃料的空燃比偏离于真值。其结果,存在发动机的利用气体燃料的运转的排放恶化、驾驶性恶化的担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一种气体燃料系系统:对液体燃料系发动机系统后附安装气体燃料系系统而构成了双燃料发动机系统的状态下,该气体燃料系系统能够在发动机从利用液体燃料的运转切换为利用气体燃料的运转时抑制气体燃料的空燃比偏离,从而能够防止发动机的利用气体燃料的运转的排放恶化、驾驶性恶化。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一发明所记载的发明是一种气体燃料系系统,对液体燃料系发动机系统后附安装该气体燃料系系统来与该液体燃料系发动机系统相组合,由此构成对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的使用进行切换来控制发动机的运转的双燃料发动机系统,其中,该液体燃料系发动机系统具备:发动机;液体燃料系设备,其与发动机的运转有关;运转状态检测单元,其用于检测发动机的运转状态;以及主控制单元,其用于基于运转状态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使用液体燃料系设备来控制发动机的利用液体燃料的运转,主控制单元构成为基于运转状态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执行与液体燃料系设备相关的液体燃料空燃比学习控制,并将通过该控制得到的液体燃料空燃比学习值反映到利用液体燃料的运转的控制中,该气体燃料系系统的宗旨在于,具备:气体燃料系设备,其与发动机的运转有关;以及副控制单元,其用于使用气体燃料系设备来控制发动机的利用气体燃料的运转,副控制单元构成为:被单独输入运转状态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基于该检测结果,与液体燃料空燃比学习控制相独立地执行与气体燃料系设备相关的气体燃料空燃比学习控制,并将通过该控制得到的气体燃料空燃比学习值反映到利用气体燃料的运转的控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三工业株式会社;富士通天株式会社,未经爱三工业株式会社;富士通天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97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