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性1,2-二胺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369426.8 申请日: 2017-05-23
公开(公告)号: CN108929268B 公开(公告)日: 2022-10-04
发明(设计)人: 汤文军;陈栋萍;徐广庆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7D217/06 分类号: C07D217/06;C07D409/14;C07D405/14;C07F5/02;C07C233/90;C07B53/00
代理公司: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代理人: 薛琦;袁红
地址: 200032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手性 化合物 及其 合成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性1,2‑二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有机溶剂中,将化合物a1与化合物b1进行如下所示的偶联反应,制得如式A所示的手性1,2‑二胺化合物。本发明的手性1,2‑二胺化合物,在配体的设计和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设计上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且本发明的合成方法原料简便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可操纵性强、便捷高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性1,2-二胺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手性1,2-二胺结构广泛存在于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及药物分子中,如:维生素H,对人体脂肪和蛋白质代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也作为辅酶,在羧化酶反应中起CO2载体的作用。Oxaliplatin分子中存在1,2-二胺,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具有1,2-二胺结构的化合物也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其作为合成砌块,可以有效构建氮杂环,也可以作为配体与金属络合生成具有高度反应活性的催化剂。手性1,2-二胺也可以作为手性拆分试剂对醛的对映异构体进行拆分。因此,手性1,2-二胺的合成一直是化学家们研究的热点(Angew.Chem.Int.Ed.1998,37,2580)。手性1,2-二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有不对称strecker反应(Chem.Rev.,2011,111,6947),不对称Michel加成(CN 105367427 A)、吖丙啶不对称开环(CN 105753752 A)等方法,但这些方法在底物的适用范围和实用性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如1)使用剧毒的氰基化试剂,不利于产物的后续转化及官能团化应用;2)不对称Michel加成及吖丙啶不对称开环中通常需要昂贵的金属及手性催化剂,这极大地限制了反应体系的应用;3)诸多催化体系中产物的立体选择性不高。

因此,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领域亟需一种高效合成手性1,2-二胺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在原料简便易得的前提下,反应条件温和、可操纵性强、便捷高效。

另外,在众多1,2-二胺化合物中,四氢/八氢联异喹啉类化合物是相对特殊的一类。它的分子骨架中两个二级胺分别连接两个手性碳原子,因此,手性的四氢/八氢联异喹啉类化合物具有C2对称性。该分子骨架被广泛的应用 于有机催化反应中(Eur.J.Org.Chem.2005,5262;Organometallics 2007,26,626;Synthesis 2016,48,2271)。四氢/八氢联异喹啉类化合物由于其自身特殊的C2对称性,在配体的设计和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设计上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但是迄今为止,四氢/八氢联异喹啉类化合物的有效合成方法却屈指可数,现有的方法在合成联异喹啉骨架时不仅效率低,且得到的产物还是混合物(J.Org.Chem.1970,35,2498;Eur.J.Org.Chem.2005,5262)。鉴于该结构在有机合成、小分子催化剂和配体设计方面表现出的巨大发展潜力,本领域亟需一种高效合成手性四氢/八氢联异喹啉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以推动其作为手性配体和小分子催化剂中的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手性1,2-二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中存在的需使用剧毒的氰基化试剂,不利于产物的后续转化及官能团化应用,或者不对称Michel加成及吖丙啶不对称开环中通常需要昂贵的金属及手性催化剂,且在诸多催化体系中产物的立体选择性不高等缺陷,而提供了一种手性1,2-二胺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本发明的手性1,2-二胺化合物,在配体的设计和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设计上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且本发明的合成方法原料简便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可操纵性强、便捷高效。

本发明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如式A所示的手性1,2-二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有机溶剂中,将化合物a1与化合物b1进行如下所示的偶联反应,制得如式A所示的手性1,2-二胺化合物;

其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94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