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固相变热界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46748.0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3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杨飞;李安然;张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75/04 | 分类号: | C08L75/04;C08L75/06;C08L75/08;C08K9/06;C08K3/04;C08G18/76;C08G18/66;C08G18/48;C08G18/42;C08G18/32;C09K5/02;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象新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0 | 代理人: | 李稚婷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相变 界面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相变热界面材料,特别涉及一种固-固相变热界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信息科技化、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电子器件呈现出小型化、高性能、高集成度和多功能的发展趋势,器件尺寸从微米级向纳米级发展,功率从几百毫瓦的小规模集成电路发展到上百瓦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致使单位体积/面积上的发热量急剧上升。随着堆叠层数的提升,器件集成度的提高,空间受到巨大限制,热传递变得极为困难,热失效问题更加突出。
热界面材料是一种能够粘结两个界面,具有良好导热能力和润湿性的高导热材料,在解决热失效问题、加快热量传递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由于发热器件表面和散热器之间存在极细微的凹凸不平的空隙,当两个粗糙表面接触时,实际的接触面积不到1%,其余均为空气孔隙。空气的热导率非常低,导致发热器件与散热器之间的接触热阻非常大,热量无法快速地从发热器件传递到散热器,散热器的冷却功能无法完全发挥,而发热器件由于热量积累、温度过高,将导致性能下降、使用寿命缩短、甚至损坏失效。使用高导热率的热界面材料填充界面之间的孔隙,排除其中的空气,在电子元件和散热器之间建立快速有效的热传导通道,可以大幅度降低接触热阻,使散热器的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保障发热器件的正常工作。
当前广泛使用的热界面材料主要有导热硅脂、相变材料等。导热硅脂是一种膏状热界面材料,使用时只需在界面处涂上一层,不需要固化,但是使用一定时间后,由于硅脂发生退化、吸出或干透以及溶剂的挥发老化等原因,导热性能将大幅下降。相变材料是一种传热效率很高的热界面,通常为固态,超过一定温度时吸热熔融成液态,防止继续升温,并充分润湿热传递界面,达到强化传热的作用。但是传统的相变热界面在芯片工作温度下处于液态相,由于液体的流动性,导致结合面的稳定性下降,容易发生流动溢出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固相变热界面材料,用于发热器件中,以提高器件的热传递效率,保障发热器件的正常工作,延长器件寿命。
本发明提供的相变热界面材料包括:至少一种聚氨酯嵌段共聚物作为基体材料,和分散在基体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导热填充剂;所述聚氨酯嵌段共聚物包括软段分子链和硬段分子链,当温度超过相变温度后,软段分子链从结晶态变为无定形态,该热界面材料发生从一种固态相到另一种固态相的转变。
在本发明的固-固相变热界面材料中,所述聚氨酯嵌段共聚物按重量计占该热界面材料的5%-99.99%;所述导热填充剂按重量计占该热界面材料的0.01%-95%。
本发明热界面材料的固-固相变温度范围大,为30-120℃,介于软段融化温度与硬段融化温度之间,硬段比例越高,相变温度越高。低于软段融化温度,该热界面材料为固态;高于硬段融化温度后,该热界面材料为液态。
通过聚氨酯嵌段共聚物中软段和硬段的种类、分子量及其比例的控制来调节相变温度:软段部分由柔顺规整的分子链构成,在温度变化时较易结晶和融化,相变温度较低;硬段由极性较强的分子链构成,该部分分子基团间容易形成氢键,内聚能较大,结晶温度较高,在温度变化时不易融化,相变温度较高;达到软段的相变温度后,软段从结晶固态转变为无定形态,局部出现流动性,表面浸润性得到本质性的提升,能够极大地提高热导率和接触面积,此时硬段仍然为结晶态,限制着软段的流动,使材料不出现宏观流动,整体上保持固体形态,从而实现热界面的固-固相变。
优选的,所述聚氨酯嵌段共聚物的软段为聚二元醇和/或聚多元醇分子链,所述硬段为异氰酸酯与扩链剂反应得到的分子链。根据软硬段比例需求,聚合所用异氰酸酯和聚二(多)元醇的摩尔比例在5:95至95:5范围之内。其中所述扩链剂是醇类扩链剂,例如1,4一丁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二甘醇、三甘醇等。
所述导热填充剂是高热导率的颗粒、纤维、薄片等形态的物质,优选热导率大于等于10W/(m·K)的物质,可以是陶瓷,如氧化锌、氧化铝、氮化硼、氮化铝、氧化镁等陶瓷材料;也可以是金属,如铝、铜、银等;也可以是碳素材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炭黑、石墨鳞片、碳纤维等;以及它们的组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固-固相变热界面材料的制备方法,参见图1,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一种或多种分子量100~100000的聚二元醇和/或聚多元醇用有机溶剂稀释,得到混合溶液;
2)在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二元异氰酸酯和/或多元异氰酸酯,反应形成预聚体;
3)在预聚体中加入醇类扩链剂,进行扩链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467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性聚氨酯鞋面革浆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导电植绒辊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