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混凝土移动拌合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31192.8 | 申请日: | 201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06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周岚;倪富健;王洪超;李春晖;赵岩荆;李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道润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5/42 | 分类号: | B28C5/4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韩飞 |
地址: | 210001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山东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混凝土 移动 拌合机 | ||
1.一种树脂混凝土移动拌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行驶的车架(10);以及
设于车架(10)上并沿物料的输送方向依次排布的多个树脂储罐(12)、石料输送组件(20)、矿粉下料箱(30),
其中,石料输送组件(20)包括多个石料储箱(21)以及用于输送石料的石料传送带(211),石料传送带(211)的传送末端位于矿粉下料箱(30)的下方,矿粉下料箱(30)的正下方设有双螺旋拌合器(50),石料传送带(211)的传送末端及矿粉下料箱(30)均与双螺旋拌合器(50)相连通;
矿粉下料箱(30)包括箱体(31)以及双螺旋聚料组件(33),双螺旋聚料组件(33)设置于箱体(31)的底部,双螺旋聚料组件(33)包括平行设置的主动轴(331)及从动轴(332),主动轴(331)与从动轴(332)传动连接,矿粉沿着箱体(31)下降到底部后,又能在双螺旋聚料组件(33)的传动下,汇聚到箱体(31)的底部正中间,从而顺利的传送到出料口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混凝土移动拌合机,其特征在于,矿粉下料箱(30)的下方设有树脂搅拌机(40),树脂储罐(12)的旁侧设有用于将树脂输送至树脂搅拌机(40)的输液泵(14),树脂搅拌机(40)的出液口与双螺旋拌合器(50)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混凝土移动拌合机,其特征在于,矿粉下料箱(30)包括:
设于车架(10)上的支撑架(34),支撑架(34)支撑箱体(31);
该箱体(31)在其上部敞开形成有进料口,随箱体(31)高度的下降,其下部逐渐收缩形成箱体底部;以及
设于箱体(31)正下方的矿粉输送组件(32),
其中,出料口设置于所述箱体底部的中心,矿粉输送组件(32)与箱体(31)的出料口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树脂混凝土移动拌合机,其特征在于,双螺旋拌合器(50)包括:
伴合器架体(51),其具有一定的内部空间;以及
设于伴合器架体(51)内部的伴合器主动轴(53)与伴合器从动轴(54),
其中,伴合器主动轴(53)与伴合器从动轴(54)平行设置且同步传动连接,伴合器主动轴(53)及伴合器从动轴(54)上分别设有螺旋式的主动轴伴合叶片(534)及从动轴伴合叶片(54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树脂混凝土移动拌合机,其特征在于,伴合器架体(51)上沿着混合料输送方向依次设有固体料进料口(511)及混合料出料口(512),其中,固体料进料口(511)设于伴合器主动轴(53)及伴合器从动轴(54)的上方,混合料出料口(512)设于伴合器主动轴(53)及伴合器从动轴(54)的下方,固体料进料口(511)及混合料出料口(512)之间设有液体料加注口(51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树脂混凝土移动拌合机,其特征在于,矿粉输送组件(32)的输送方向末端开设有用于排出矿粉的输送通道(323),石料传送带(211)的传送末端及输送通道(323)与固体料进料口(511)相连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树脂混凝土移动拌合机,其特征在于,树脂搅拌机(40)的出液口与液体料加注口(513)相连通。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树脂混凝土移动拌合机,其特征在于,双螺旋拌合器(50)的后方设有混凝土输送装置(60),该混凝土输送装置(60)包括:
摆动缸(61);
底部与摆动缸(61)相铰接的升降杆(63);以及
与升降杆(63)的顶部相铰接的螺旋输送管道(65),
其中,螺旋输送管道(65)可在摆动缸(61)的驱动下在水平面上一定角度范围内往复摆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树脂混凝土移动拌合机,其特征在于,螺旋输送管道(65)的前端设有物料输入口(651),物料输入口(651)的上方旋转连接有导引嘴(66),导引嘴(66)与混合料出料口(512)相连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树脂混凝土移动拌合机,其特征在于,螺旋输送管道(65)可绕导引嘴(66)在水平面及竖直平面内作往复摆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道润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道润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3119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