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压输送式清淤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30543.3 | 申请日: | 201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8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陶金;张伟;袁李;李瑞峰;蔡宇祥;梁培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F3/88 | 分类号: | E02F3/88;E02F3/9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35213 | 代理人: | 方传榜,潘文林 |
地址: | 362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送 清淤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涵洞内淤泥的清理装置,尤其是指一种负压输送式清淤机器人。
背景技术
涵洞是指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为了使公路顺利通过水渠不妨碍交通,设于路基下修筑于路面以下的排水孔道(过水通道),通过这种结构可以让水从公路的下面流过。
由于长期淤积泥土及沙石、草木、塑料袋等杂物,大部分涵洞会堵塞,不能起到排泄的作用。在遇到台风等极端天气时,涵洞堵塞会造成两边的雨水无法排泄,损毁公路路基。
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需要定期对堵塞的涵洞进行清理。目前我国主要采用人工配合简单的清淤设备进行作业。但这种施工方式存在着效率低下、清理效果较差、需要大量人工成本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负压输送式清淤机器人,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采用人工清理堵塞涵洞存在的效率低下及清理效果较差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负压输送式清淤机器人,包括负压抽吸装置、吸排管以及作业机器人机构,所述作业机器人机构包括一中部贯通的淤泥收集仓以及用于带动该淤泥收集仓移位的行走机构,所述淤泥收集仓的前端设置有一辅助抽吸口,所述淤泥收集仓的后端与所述吸排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吸排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负压抽吸装置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淤泥收集仓呈长方体布置,所述行走机构为分别安装于所述淤泥收集仓左侧和右侧的两履带底盘。
进一步的,所述作业机器人机构还包括一设置于所述淤泥收集仓顶面的淤塞物挖掘单元,所述淤塞物挖掘单元包括一可360度旋转地安装于所述淤泥收集仓顶面的转台、以其一端铰接于该转台上的大臂、以其一端铰接于所述大臂另一端的小臂、安装于该小臂另一端的淤塞物搅拌头、用于大臂相对转台进行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用于控制小臂相对大臂进行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以及用于控制淤塞物搅拌头相对小臂进行转动的第三驱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淤塞物搅拌头上设置有至少一排搅拌叶片。
进一步的,所述作业机器人机构还包括一设置于所述淤泥收集仓顶面并且位于转台前方的监控摄像头。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抽吸口处可转动地安装有一料斗,所述作业机器人机构还包括一用于控制该料斗旋转的第四驱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以及第四驱动装置均为丝杆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负压抽吸装置包括排气风机以及杂物抽吸仓,所述杂物抽吸仓一侧开设有一用于与吸排管相连通的第一抽气孔,所述杂物抽吸仓另一侧开设有一用于遇神杀神排气风机相连通的第二抽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抽气孔位于所述杂物抽吸仓一侧的上部,所述第二抽气孔位于所述杂物抽吸仓另一侧的下部。
进一步的,所述杂物抽吸仓在所述第二抽气孔位置处设置有栅格型过滤板结构。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将作业机器人机构与负压抽吸设备进行结合,能够实现各种杂物的抽吸作业,能够进入很多人工无法进入的环境进行作业,因而当本发明应用于涵洞清淤时, 能够高效地清理掉涵洞内的淤塞物,减少人工作业,缩短清理堵塞涵洞所花费的时间。
2、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淤塞物挖掘单元,可以在抽吸淤泥的过程中同时对涵洞内进行挖掘、搅拌或粉碎,可以大程度地消除清理死角,提高淤泥清理能力。
3、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栅格型过滤板结构,设备作业时排气风机开始启动,杂物抽吸仓内形成负压,大量的空气从辅助抽吸口进入,先操作淤塞物挖掘单元对淤塞进行简单的搅拌处理,然后淤塞物由于会随着空气一起进去辅助抽吸口内,通过中空的淤泥收集仓到吸排管,最后进入到杂物抽吸仓内,空气则通过该栅格型过滤板结构经由排气风机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负压输送式清淤机器人,包括负压抽吸装置1、吸排管2以及作业机器人机构3,所述作业机器人机构3包括一中部贯通的淤泥收集仓4以及用于带动该淤泥收集仓4移位的行走机构5,所述淤泥收集仓4的前端设置有一辅助抽吸口40,所述淤泥收集仓4的后端与所述吸排管2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吸排管2的另一端与所述负压抽吸装置1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305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