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修正的考虑鼓向修形的齿轮副啮合特性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29619.0 | 申请日: | 201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37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马辉;孙衍宁;冯盟蛟;李占伟;段田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3 | 代理人: | 齐胜杰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 修形 齿轮副啮合 特性分析 啮合 时变啮合刚度 薄片齿轮 三维模型 修正 计算机要求 三维有限元 齿宽方向 基本参数 建模过程 模拟软件 啮合齿轮 三维绘图 修形参数 计算量 求解 齿廓 轮齿 分解 分析 | ||
1.一种修正的考虑鼓向修形的齿轮副啮合特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齿轮副的基本参数及鼓向修形参数;
S2:基于齿轮副齿廓偏差,建立考虑非线性接触、有限元修正基体刚度、延长啮合影响的鼓向修形齿轮副啮合刚度计算模型;
S3:通过三维绘图模拟软件建立含鼓向修形的啮合齿轮副三维模型,并将三维模型导入到ANSY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接触模型,求解齿轮整个啮合过程中的时变啮合刚度数据;
S4:得到不同鼓向修形量cβ的时变啮合刚度解析方法的修正系数λk,采用二次插值方法求得λk和cβ之间的关系表达式;
S5:给定任意鼓向修形量cβ,计算齿轮副时变啮合刚度KT及对应的修正系数λk,得到精确的时变啮合刚度结果K=λk·KT,得到时变啮合刚度曲线图;
所述步骤S2还包括:
S2.1:将齿轮副的轮齿沿齿宽方向分解为N个独立且均匀的薄片齿轮,并计算每片薄片齿轮在每一啮合位置的齿廓误差;
S2.2:采用考虑非线性接触、有限元修正基体刚度、延长啮合影响的齿轮副啮合特性分析方法,计算得到每片薄片齿轮副的时变啮合刚度kn;
S2.3:以所有薄片齿轮副均处于啮合状态为基准,计算得到鼓向修形齿轮副在整个齿廓每一啮合位置的时变啮合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正的考虑鼓向修形的齿轮副啮合特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还包括:
S3.1:通过三维绘图软件Autodesk Inventor Professional(AIP)建立含鼓向修形的啮合齿轮副三维模型;
S3.2:定义接触类型,创建接触对,选择实体单元Solid185、接触单元Conta174创建接触对,接触类型设为标准接触,接触刚度系数设为1.0,摩擦系数设为0.2,考虑延长啮合效应创建3个齿轮齿面接触对,通过ANSYS自动识别接触状态;
S3.3:施加约束,约束从动齿轮内孔边界节点所有自由度,在主动齿轮内孔中心建立一个节点作为主控节点,将主动齿轮内孔边界点与主控节点定义为一个刚性区域,约束主控节点的平动自由度,保留其转动自由度;
S3.4:定义载荷,在主动齿轮内孔边界所有节点上施加切向力F来模拟扭矩:
式中:T1为输入扭矩,rint1为主动齿轮内孔半径,n表示主动齿轮内孔边界节点数,Le为有效工作齿面宽度;
S3.5:求解处理器对每一个啮合位置的齿轮啮合模型数据进行求解;
S3.6:处理提取结果,提取每一离散位置的主动轮转角变形量,根据公式求得每一离散位置的啮合刚度k,获得齿轮整个啮合过程中的时变啮合刚度数据;
式中,T1为齿轮所受扭矩,Δθ为齿轮的转角变形量,rb1为主动齿轮基圆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正的考虑鼓向修形的齿轮副啮合特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计算得到每片薄片齿轮副的时变啮合刚度kn,由此得到薄片直齿轮副在啮合过程中的最大变形量Qm为:
式中,F为总啮合力,Qm为最大变形量,n为自然数,N为分解的薄片齿轮数,En为每一片薄片齿轮齿廓偏差,kn为每一片薄片齿轮副的时变啮合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2961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温度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普勒效应恢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