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车辆碰撞测试的可移动式刚性壁障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72068.9 | 申请日: | 201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9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充;刘磊;李春;薄旭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211 | 代理人: | 薛萌萌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东***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车辆 碰撞 测试 移动式 刚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碰撞安全测试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碰撞测试的可移动式刚性壁障。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碰撞安全技术的发展,对碰撞测试设备的功能性和使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国内外根据汽车碰撞安全测试的需要,相继推出了多种新型的碰撞形式的标准,如侧面柱碰撞,IIHS小偏置碰撞,RMDB偏置碰撞,车对车碰撞等等。这些碰撞测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需要较大空旷测试场地及多角度的牵引跑道相配合。而目前现有的碰撞试验室的使用面积已经相对较大,同时,多使用传统的水泥固定壁障,这就使得空间并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测试场地较为固化,在试验室功能布局上较难协调。另一方面,随着测试种类的增加,壁障的类型也因此增多,如测力墙壁障,气囊标定用壁障,偏置壁障,侧柱碰壁障等,其重量多在1-2吨,更换安装在固定水泥壁障上时,费时费力,大大制约测试效率的提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碰撞测试的可移动式刚性壁障,以提高空间使用率,优化汽车碰撞试验室功能布局,同时,降低各类壁障的更换频率,提高测试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车辆碰撞测试的可移动式刚性壁障,包括壁障本体,壁障本体侧面设有多个与壁障本体可拆卸连接的壁障。
进一步的,所述壁障本体的底端设有两个履带机,两个所述履带机之间设有驱动两个所述履带机同步运动及举升壁障本体的液压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系统包括金属框架及位于所述金属框架内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履带机同步运动的电机及位于所述金属框架顶端4个角用于举升壁障本体的举升油缸。
进一步的,所述壁障本体为钢筋混凝土壁障本体。
进一步的,所述壁障本体为立方体壁障本体,所述壁障本体的3个竖直侧面分别设有一个与壁障本体可拆卸连接的壁障,所述壁障本体的另一个竖直侧面设有放置所述履带机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壁障本体的侧面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横向设置且两端开口的T型槽,所述壁障上设有能够在所述T型槽中滑动的滑块。
进一步的,所述壁障本体外侧设有可拆卸的锂电池组。
进一步的,所述壁障本体外侧表面设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通过遥控装置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壁障本体底端与地面固定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壁障为正面撞击壁障、侧面柱碰壁障、30度撞击壁障中的多种。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辆碰撞测试的可移动式刚性壁障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辆碰撞测试的可移动式刚性壁障,在基础功能方面可以替代传统的固定在地面上的水泥壁障。在使用过程中,将移动式壁障移动至相应的牵引轨道尽头,即可以使用该条轨道进行相关测试。测试完成后,将移动式壁障移开,则该区域可以进行其他类型的测试,如侧碰、尾碰、车对车对碰、RMDB偏置碰撞等,大幅度提升了场地的利用率。
另一方面,传统固定壁障的撞击面为面向牵引轨道的那一面,而移动式壁障的撞击面有3-4面。移动壁障的行走机构可以进行360度的旋转,可以事先将平时使用率较高且不易更换的壁障预先固定在移动式壁障墙上,需要使用时,只需旋转移动式壁障,将需要的撞击面面向相应的牵引轨道即可,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且节约了测试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辆碰撞测试的可移动式刚性壁障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车辆碰撞测试的可移动式刚性壁障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中曲线箭头代表根据使用情况的不同,旋转至不同类型的壁障;图2中直线箭头代表测试车辆的行驶方向。
附图标记说明:
1-壁障本体;2-壁障;21-正面撞击壁障;22-侧面柱碰壁障,23-30度撞击壁障;3-履带机;4-液压系统;5-举升油缸;6-凹槽;7-固定板;8-T型槽;9-滑块;10-锂电池组;11-控制系统;12-遥控装置;13-地面固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未经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720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