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短距起降高载荷多轴扇翼无人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54957.2 | 申请日: | 2017-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0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林超希;武耀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民航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39/02 | 分类号: | B64C39/02;B64C3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降 载荷 多轴扇翼 无人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短距起降高载荷多轴扇翼无人机。
背景技术
飞行器的发展,一是追求经济性和高效性,这是飞机(固定翼飞机)的特长;二是追求垂直起降,不需要起降跑道,低空低速性能好,这是直升机的特长。但是这两类飞行器也都存在缺憾,飞机要求较大的机场和专用跑道,低空低速适用性差,不适合狭小空间区域的使用;直升机结构和操纵复杂,续航时间短,有效载荷低。近年来,国内外正在探索一种新概念扇翼飞行器,它是介于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之间的一种大载荷低速飞行器,由于扇翼飞行器结构和操控简单,具有高飞行效率、高载荷、低噪声和短距起降等优点,使其具有很大的发展优势,成为近年来飞行器领域新的研究热点。它是一种从原理到构型都不同于常规固定翼、旋翼、扑翼飞行器的新原理、新概念飞行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扇翼横流风扇原理技术,该无人机同时具备短距起降、低速高升阻比、飞行稳定、大载重的优点,并且能够应用于军事和民用的运输任务,城市或起飞困难地区的物资运输。
本发明使用扇翼横流风扇作为动力,可实现短距起降的高载荷多轴无人机,其横流风扇设计制作和扇翼多轴布局都具有很好的创新性,另外,该发明装备具有二轴和四轴两种型号,可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来进行选择和使用。
关于无人机的各项设计内容分别是:
(1)机翼结构:多轴扇翼机的一大核心研究内容就是扇翼的设计。扇翼是飞机的动力来源。首先从结构强度上,扇翼的叶片需要能够承受着飞行过程中空气的反作用力,且形变要求在一定范围中,所以扇翼的结构设计、整体抗扭和扇翼材料工艺是机翼设计上的一大重点,也是多轴扇翼机能够进一步提高实用性的难点,其次扇翼动力的设计还要保证高升力。以下设定扇翼机机翼的几个低耦合参数:风扇半径r为60mm,横流风扇叶片外缘与前缘弧形槽内圆半径R1之间距离前缘弧形槽间隙θ为8mm,扇翼机翼后缘点到横流风扇叶片外缘之间最远水平距离L为220mm,扇翼机翼下翼面与上翼面斜面段夹角后缘角β为35°,横流风扇叶片弦线与Y轴夹角叶片安装角γ为10°,数值模拟中选取机翼展长d为1m,机翼下翼面与来流方向平行时迎角α为4°,横流风扇叶片数n为12片。此外,叶片弦长取20mm,风扇转速2000r/min左右。这样除前缘开口角σ以外的机翼设计参数基本确立。除了这些低耦合参数以外,扇翼机还存在一些耦合参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推力和升力、迎角和前缘开口角。1.推力和升力:选取以推力为约束,最大化升力,来优化扇翼上、下翼面形状。通过Sculptor高阶网格变形方法来参数化扇翼上、下翼面,同时采用多岛遗传算法(MIGA)和序列二次规划算法(NLPQL)根据优化策略和流程针对具体算例对扇翼的上、下翼面形状进行优化。2.迎角和前缘开口角:在扇翼前缘安装可动前缘小翼来提高大迎角时扇翼飞行器的升力。前缘小翼尺寸占扇翼前缘处约10°范围,其长度为12mm。前缘小翼为矩形叶片,放置在扇翼前缘开口角处。前缘小翼旋转中心为矩形叶片中点,前缘小翼叶片位于扇翼机翼前缘段所在的圆弧延长线上,取前缘小翼叶片中点位置延长线的切线与前缘小翼叶片弦线夹角定义小翼旋转角度,前缘小翼叶片弦线与切线平行即小翼安装角为0°,此时前缘小翼弦线与半径方向垂直,同时定义前缘小翼向横流风扇内部旋转(逆时针)为正。前缘小翼旋转角度范围为0°到90°。并通过KK2.15飞控进行调节,调节对应范围为飞机俯仰角度0°到30°。
(2)飞机整体结构:第一是多轴扇翼机需要设计理想的飞机整体气动外形,包括机身、扇翼及其他操纵面的协调与平衡,实现超短距起降以及大载重比。第二是保证扇翼气流不会干扰到飞机的操纵面,保证飞机的稳定操纵和飞行的方便性。第三是对飞机细节调整,包括前后排风扇转速协调,全机身防震等,实现飞行过程中的稳定飞行,提高实用价值。
(3)运动机构:横流风扇采用共轴传动,以传统航模飞机电控方式控制扇翼转速。其他操纵面与普通固定翼无人机的舵机传动相同。适时还会加入无人机的开源飞控技术,已达到飞机操纵的方便性。
本发明装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民航大学,未经中国民航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549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联空调系统
- 下一篇:一种建筑构件式数据中心机房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