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收式机芯用冷媒组合物的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48618.3 | 申请日: | 201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3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孙宇彤;秦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泰美达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5/04 | 分类号: | C09K5/04;F25B4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地址: | 21551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收 机芯 冷媒 组合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吸收式机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收式机芯用冷媒组合物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吸收式冰箱具有无声、环保、寿命长、多能源等显著特点,其不用压缩机、不用氟利昂、无机械损耗,而要想获得较高的制冷效率,不仅要有合理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如何选择最佳工质和参数。研究表明:即使已有合理的结构,若工质参数选取不当,制冷效率会很低,甚至根本不制冷。
二元溶液的性质与纯液体的性质不同,纯液体在给定的压力下蒸发时,蒸发的温度固定不变,而溶液在给定的压力下蒸发时,若不能稳定的及时补液,其浓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蒸发中溶质的浓度也会降低。例如选用氨溶液,蒸发中的氨浓度就会降低,制冷效果会逐渐降低,功率消耗就会增加。因此,如果要增加制冷效率,就需要提高溶液中氨的浓度。但是,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又直接与氨溶液的浓度有关。在一定的温度下,氨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力成正比,提高浓度则要提高压力,但这又受该制冷系统的工作特性所制约。另一方面,要提高液相浓度,也可以降低温度,即要大大降低充罐溶液的环境温度,而实际的环境温度又限制了充罐溶液的温度不能太低,否则会增加蒸发器内氨的气相分压,使氨液在蒸发器内蒸发速率降低,从而使制冷效果降低。
系统操作的总压力在扩散吸收式制冷系统中可以认为不变,各部分之间工作压力的差别仅是液体在管道中流动的阻力损失,但这种压头损失很小,在分析、计算中可忽略不计。总压力的数值由充罐压力和工作温度所决定。而充罐压力又由氨分压和氢分压两部分组成。当氨浓度选定之后,氨分压就确定了。系统充罐压力就由所加入的氢量来决定。当充氢量过分增加,虽然提高了系统内的扩散速度,但总压力也提高,必然对装置的金属材料强度有较高的要求,势必要增加系统质量,结构复杂,成本提高。但若系统总压过低,上述不利之处故可避免,但随之而来的是充氢量的减少,降低了系统内的扩散速度。
另外,工质的成分控制对其性能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即使各参数都是最佳的,但工质冲量的多少对制冷效果也有较大的影响。由于浓溶液的补充循环是靠静液位差压头来实现的。少充工质,意味着静压差减小,发生器中的浓溶液得不到及时补充。发生器部位的浓溶液浓度逐渐变稀,蒸发出的氨气量减少,发生温度增高,水蒸汽含量增多。同时,热虹吸管的提升高度增加,造成制冷不好;反之,工质充多,制冷效果也不理想。因为补充浓溶液的动力-静压头增加,浓溶液补充过快,且提升高度变小,提升过程中夹带严重,破坏了提升管中的流动状态,即破坏了虹吸管的弹状流。
现有技术中,在高温工况下,可能由于高温下真空度高,容器内压力高,氢气的流动性差,使得吸收式冰箱的冷藏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吸收式冰箱在高温工况下冷藏性能较差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吸收式机芯用冷媒组合物的制备工艺。
实现本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收式机芯用冷媒组合物的制备工艺,该制备工艺包括步骤:1)配制冷媒溶液;2)配液罐注入冷媒溶液;3)机芯加入冷媒溶液;其中,所述的冷媒溶液,按质量分数计,液氨33.8~35.6%,铬酸钠2.86~3.75%,蒸馏水60.65~63.34%。
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技术方案,所述的冷媒溶液,按质量分数计,液氨34.5%,铬酸钠2.92%,蒸馏水62.58%。
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技术方案,所述配制冷媒溶液,其配制步骤为:1)储液罐排气;2)冷冻机降温;3)配置铬酸钠溶液;4)将铬酸钠溶液抽至储液罐混合均匀;5)储液罐内注入液氨,其中,控制储液罐内温度不超过35℃和罐内压力不超过0.2MPa。
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技术方案,所述配液罐注入冷媒溶液,其注入步骤为:
1)打开连接设备的总电源,观察加液系统真空度,当真空度达到预设值时开始进行加液;
2)打开冷媒:将配液罐上的冷媒开关打开,观察冷媒增压设备上冷媒压力表,当冷媒压力达到预设值时进行加液,同时按下冷媒高压按钮,观察冷媒高压是否高于冷媒压力;
3)打开气瓶开关:打开气瓶开关,将气体氢气压力调节到所需的压力,压力大于所需压力时才进行充注操作,防止冷媒回流到气瓶管路中;
4)进入加液系统,开始配液罐注入冷媒溶液。
其中,步骤1)中所述加液系统真空度的预设值为0.02MPa,步骤2)中所述冷媒压力的预设值为1.5~2.0MPa,步骤3)中所述气体氢气压力不低于2.4MPa。
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技术方案,所述机芯加入冷媒溶液,其注入步骤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泰美达电器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泰美达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86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