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外水切生产工艺以及应用于该工艺的校正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46412.7 | 申请日: | 2017-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231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1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敏孚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1/10 | 分类号: | B21D11/10;B21D37/10;B21D53/88;B29C48/154;B29L3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郑博文 |
地址: | 201806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外水 生产工艺 以及 应用于 工艺 校正 工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外水切生产工艺以及应用于该工艺的校正工装,包括步骤A、开卷;步骤B、磨粗;步骤C、校平;步骤D、滚压成型;步骤E、利用校正工装对滚压完的金属骨架实现在线弯曲;步骤F、通过上胶模和泡棉将交联剂涂在金属骨架的外壁;步骤G、将交联剂进行固化;步骤H、包覆树脂层,押出模具与滚压模具处于同一直线而与校正工装不处于同一直线;步骤I、冷却定型;步骤J、吹干;步骤K、利用牵引设备进行牵引;步骤L、利用剪切设备进行定长锯切。本发明提供了能够对成型过程中的外水切实现在线弯曲,节约了所浪费的步留,降低了制造成本的一种汽车外水切生产工艺以及应用于该工艺的校正工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密封条制造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外水切生产工艺以及应用于该工艺的校正工装。
背景技术
汽车车门玻璃在升降过程中,为了防止左右晃动,以及起到防水、防尘和密封的效果,内外都会分别安装一个水切,也称作车门玻璃密封条,玻璃外侧的称为外水切,起到装饰和密封的作用,外水切一般包括由金属材料成型的金属骨架以及包覆于金属骨架外壁的树脂层;但是由于汽车均采用流线型设计,所以车门也会具有一定的弧度,同时,也会要求外水切具有一定的弧度,即使半径在200米以上,也需要进行弯曲。
目前行业内普遍采用的外水切生产的工艺分为复押和弯曲两道工序,复押通过一整条生产流水线来生产成型,弯曲工序需要在大型三维弯曲设备上进行,弯曲效率较低,每一条外水切之间的弯曲弧度波动较大,弧度需要依靠人工全检,而且由于弯曲工序装夹产品会造成产品较长一段变形,需要预留较长弯曲步留,材料利用率较低;复押长度会存在一定波动,转移到弯曲工序,定位会有所偏移,品质稳定性也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外水切生产工艺,通过校正工装能够对成型过程中的外水切实现在线弯曲,节约了所浪费的步留,降低了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汽车外水切生产工艺,包括步骤A、将金属卷料进行开卷使其呈片状进行输送;步骤B、对呈片状的金属片材表面进行磨粗及擦拭油渍;步骤C、对金属片材进行表面校平;步骤D、利用多组滚压模具对金属片材进行连续滚压并使其截面呈U形;步骤E、利用校正工装对滚压完的金属骨架实现在线弯曲,校正工装与滚压模具用于穿过金属骨架的中心不处于同一条水平直线上;步骤F、通过上胶模和泡棉将交联剂涂在金属骨架的外壁;步骤G、将涂覆有交联剂的金属骨架通过高周波加热设备进行固化;步骤H、将金属骨架穿过押出机的押出模具进行包覆树脂层,押出模具与滚压模具穿过金属骨架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而与校正工装穿过金属骨架的中心不处于同一直线;步骤I、对从押出机中包覆有树脂层的外水切进行冷却定型;步骤J、对冷却定型完的外水切进行吹干;步骤K、将吹干的外水切利用牵引设备进行牵引;步骤L、对外水切利用剪切设备进行定长锯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金属骨架在通过多组滚压模具滚压出后,在进入押出机之前先使其通过校正工装,因为校正工装与前道工序的滚压以及后道工序的押出机不在同一直线上,从而就能使金属骨架在逐渐向前输送过程中形成一定弧度,尤其针对弧度半径大于200米的外水切;经过校正工装的作用,金属骨架产生了内应力,即使通过后续牵引设备将外水切进行拉直,在通过剪切设备切断后,此时由于其内应力,外水切会重新产生原有的弧度;将复押和弯曲一体化生产,可以使外水切在生产流水线上直接快速简单地进行弯曲,并且在押出之前已经弯曲出弧度,节约了另设拉弯设备的场地以及人工,节约了所浪费的步留,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也节约了资源,提升了生产效率;对金属片材表面进行磨粗和擦拭油渍,能够使金属片材的表面呈粗糙,从而使后续交联剂与金属片材的结合更加牢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H中对金属骨架隐藏于车门内的非亮面部分通过押出模具分开成型法来控制树脂对金属骨架表面的覆盖范围,使金属骨架裸露于外侧的部分呈亮面且不被树脂覆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敏孚汽车饰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敏孚汽车饰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464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