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鉴别蜡杨梅雌雄的分子标记、引物对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21205.6 | 申请日: | 2017-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54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高中山;贾慧敏;王妍;赵海波;汪国云;焦云;柴春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N15/11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沈自军 |
地址: | 31001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鉴别 杨梅 雌雄 分子 标记 引物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鉴别蜡杨梅雌雄的分子标记、引物对及其应用。所述分子标记,为蜡杨梅雌性特异的基因片段MC‑FT1,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所述引物对,包括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核苷酸序列为:上游引物:5′‑GGATCCTGATGCGCCCAGTCC‑3′;下游引物:5′‑GAAAAGATCGATTTGATAC‑3′。利用本发明引物对进行PCR鉴定蜡杨梅性别,对蜡杨梅的幼苗鉴定,尽早排除雄株,有效降低蜡杨梅雄株对人们健康的威胁,同时能避免栽培杨梅受到蜡杨梅花粉的影响,优化栽培杨梅的生长环境,以保证其果实质量和商品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鉴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鉴别蜡杨梅雌雄的分子标记、引物对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蜡杨梅(Myrica cerifera L.或者Morella cerifera)属于杨梅科杨梅属植物,原产于美国海滨地区,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3m,为雌雄异株植物。叶片蜡质,叶被充满黄色腺孔,具有浓烈香气;雌花为葇荑花序,自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放,4月上旬为盛花期,花期约30天,雄花为复葇荑花序,自3月下旬至4月下旬陆续开放,4月中旬为盛花期,花期约50天,比杨梅花期略晚;果实蓝色,外被蜡质层,直径3mm左右,冬季不落。蜡杨梅为滨海植物,喜光,具有一定的耐盐碱、耐寒、耐水湿的能力,适生于沿海地区和滩涂地,目前,蜡杨梅在浙江余姚,慈溪等地均有栽培,生长旺盛,绿化效果好。
杨梅(Myrica rubra Sieb.Zucc.)属于杨梅科杨梅属植物,原产于我国东南各省及云贵高原,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国南方的特色水果,目前杨梅主栽品种分布在我国浙江,江苏、福建、江西、湖南、广东、贵州和云南等省,其中浙江省的栽培面积、产量、质地等均为最佳。杨梅果实成熟期(6月份)恰逢一年中的水果淡季,能够有效填补市场上的水果空缺期,再加上杨梅果色艳丽,风味独特,同时富含花青苷,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杨梅喜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石砾的土层深厚的土壤,不适宜在偏盐碱的滩涂地生长。有研究证明,以蜡杨梅为砧木,荸荠、东魁、晚稻杨梅为接穗,成活率均大于90%,使得这些栽培杨梅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逐渐形成沿海经济林树种,将绿化与生产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不过,蜡杨梅为雌雄异株植物,雄株花期比较长,花粉大量产生,其花粉能不能使栽培杨梅正常结实。此外,部分人群对蜡杨梅的花粉存在过敏现象,所以在生产上引种时应尽量避免雄株的产生,减少潜在的过敏原。开发一种方法,在蜡杨梅幼期快速鉴别其雌雄,从而尽早排除雄株,有效降低蜡杨梅雄株对人们健康的威胁,同时能避免栽培杨梅受到蜡杨梅花粉的影响,优化栽培杨梅的生长环境,以保证其果实质量和商品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缺乏有效手段对蜡杨梅进行早期性别鉴定,提供了一种用于鉴别蜡杨梅雌雄的分子标记,以及基于该分子标记设计的一种引物对,利用该引物对能够有效地对蜡杨梅植株进行早期性别鉴定。
一种用于鉴别蜡杨梅雌雄的分子标记,为蜡杨梅雌性特异的基因MC-FT1,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引物对,包括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核苷酸序列为:
上游引物:5′-GGATCCTGATGCGCCCAGTCC-3′;
下游引物:5′-GAAAAGATCGATTTGATAC-3′。
本发明又提供了所述引物对在鉴别蜡杨梅性别中的应用。
所述蜡杨梅为蜡杨梅幼苗。
本发明又提供了所述引物对在制备用于鉴别蜡杨梅性别的试剂盒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所述引物对的试剂盒。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试剂盒在鉴别蜡杨梅性别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212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