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黄鱼和大黄鱼幼鱼的PCR鉴定方法及引物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04070.2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4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洋;蔡珊珊;韩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赵越剑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黄鱼 大黄鱼 幼鱼 pcr 鉴定 方法 引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种的鉴定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小黄鱼和大黄鱼幼鱼的PCR鉴定方法及引物。
背景技术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和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均隶属于鲈形目、鲈亚目、石首鱼科、黄鱼属,都曾是我国有名的四大海产。大黄鱼和小黄鱼体型相似,一般通过尾柄长与尾柄高比值进行区分,但对于大黄鱼和小黄鱼幼鱼,小黄鱼和大黄鱼在幼鱼阶段形态十分相近,由于体型小,量度特征进行种类鉴定存在较大误差,且仅从外部形态上区分这两个物种是十分困难的,不利于种质资源的保护。
为了准确评估大黄鱼资源,建立一种小黄鱼和大黄鱼幼鱼的快速鉴定方法十分必要。种质资源的鉴别除传统的形态分类学方法外,另有生物化学及基因指纹相关方法。其中尤以基因指纹方法应用广泛,见于各种刑侦、医学、科研等领域,特别是在科研中应用于各类形态相似物种的区别与鉴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小黄鱼和大黄鱼幼鱼的PCR鉴定方法,简便易行,特异性高,可以清楚地鉴别区分形态相似的小黄鱼和大黄鱼幼鱼。
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鉴定小黄鱼和大黄鱼幼鱼的引物,特异性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小黄鱼和大黄鱼幼鱼的PCR鉴定方法,所述PCR鉴定方法步骤为:提取样品的基因组DNA,采用鉴定引物对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PCR扩增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出现一条扩增条带的为小黄鱼,出现两条扩增条带的为大黄鱼;所述鉴定引物序列如下:
COI-F:5’-GTTACGGCACATGCYTTCGT-3’
COI-R1:5’-GGAAACACCTGCGAGGTGTA-3’
COI-R2:5’-TARAGGATGGGATCGCCTCC-3’。
本发明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小黄鱼和大黄鱼幼鱼的基因进行提取和筛选,从而将小黄鱼和大黄鱼幼鱼这两个不同物种区分开来,方法简便易行,特异性高。本发明采用特异的引物扩增小黄鱼和大黄鱼幼鱼的DNA,然后进行凝胶电泳分析,可以将两者的DNA显著区分开,从而可以将形态相似的小黄鱼和大黄鱼幼鱼也区分开。
小黄鱼样品在500bp位置扩增出一条带,而大黄鱼样品在300bp和500bp处各出现一条亮带,通过带型不同可以快速鉴别小黄鱼和大黄鱼幼鱼样品。
作为优选,所述PCR扩增体系为:10×buffer 2.5μl,dNTP 2μl,COI-F 1μl,COI-R1 1μl,COI-R2 1μl,Taq酶0.15μl,DNA模板1μl,ddH2O补足体系至25μl。
作为优选,dNTP的终浓度为0.8mM,COI-F的终浓度为1μM,COI-R1的终浓度为1μM,COI-R2的终浓度为1μM,Taq酶终浓度为0.04U/μl。
作为优选,所述PCR扩增条件为:94℃预变性3min,后经过40个循环,每个循环包括94℃45s,50℃45s,72℃45s;最后72℃延伸10min。
一种用于鉴定小黄鱼和大黄鱼幼鱼的引物,包括三条特异性引物,引物序列如下:
COI-F:5’-GTTACGGCACATGCYTTCGT-3’(SEQ ID No.1)
COI-R1:5’-GGAAACACCTGCGAGGTGTA-3’(SEQ ID No.2)
COI-R2:5’-TARAGGATGGGATCGCCTCC-3’(SEQ ID No.3)。
其中,混合碱基:R表示A+G,Y表示C+T。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简便易行,特异性高,可以清楚地鉴别区分形态相似的小黄鱼和大黄鱼幼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凝胶电泳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本发明中,若非特指,所采用的原料和设备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实施例:
一、采用酚/氯仿方法进行DNA提取:对用95%酒精或-20℃冷冻保存的小黄鱼和大黄鱼样品,取背部肌肉组织50-100mg,采用传统法(酚/氯仿抽提法)从提取基因组DNA。
详细方法和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40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