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重荧光PCR法检测高血压用药基因多态性的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01070.7 | 申请日: | 201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55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童超;邱一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必碁生物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58 | 分类号: | C12Q1/6858;C12Q1/6883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陈彩芳 |
地址: | 361026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重 荧光 pcr 检测 高血压 用药 基因 多态性 试剂盒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重荧光PCR法检测高血压用药基因多态性的试剂盒,包含高血压药物敏感性相关的7种基因多态性检测(CYP2C9*1及*3、CYP2D6*1及*10、CYP3A5*1及*3、ADRB1(1165G>C)、AGTR1(1166A>C)、ACE(I/D)和NPPA(2238 T>C)),通过4个反应缓冲液进行扩增,每个反应缓冲液包含四个荧光通道,通过扩增结果判断7个位点等位基因类型,从而指导临床用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荧光定量PCR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重荧光PCR法检测高血压用药基因多态性的试剂盒。
背景技术
保守估计,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超过了1.6亿。高血压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高血压并发症---脑卒中是我国的第二大死因。高血压与其并发症已成为了全球第三大疾病经济负担。通过药物治疗控制血压是目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减少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手段。
在2000年全球畅销的前200种药品中,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占17种。然而,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在临床上出现的个体反应差异十分普遍,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约有20%-50%血压未得到良好控制,其主要原因也是由于与药物相关的药物代谢酶和受体发生了遗传变异。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个体差异是目前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普遍现象。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表明药物代谢酶、转运体和受体(药物作用靶点)的遗传变异是造成个体药物反应差异的主要原因。如细胞色素氧化酶CYP2D6发生基因突变,在相同剂量条件下,其所介导代谢的β受体阻滞剂在突变型纯合子中的血药浓度比野生型纯合子高2~3倍,如不根据基因型调整剂量,突变型纯合子患者可能发生严重的毒副反应;相反,如果β受体发生功能性突变,在突变型纯合子个体中依然使用β受体阻滞药,往往会导致治疗失败。这不仅延误治疗,而且导致了医疗资源的浪费门。因此,根据个体与药物治疗相关的代谢酶转运体和受体的遗传变异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实现药物治疗个体化不仅是当今遗传药理学和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发展方向,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现阶段,临床上检测高血压用药基因多态性主要采取测序法和基因芯片法进行检测。测序法灵敏度低,且整个检测周期需要7天,操作复杂不适合临床推广;基因芯片法灵敏度仅能达到104copies/mL,且操作过程容易造成交叉污染导致假阳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重荧光PCR法检测高血压用药基因多态性的试剂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在一个试剂盒内包含高血压药物敏感性相关的7种基因多态性检测(CYP2C9*1及*3、CYP2D6*1及*10、CYP3A5*1及*3、ADRB1 (1165G>C) 、AGTR1 (1166A>C)、ACE(I/D)和NPPA(2238 T>C)),通过4个反应缓冲液进行扩增,每个反应缓冲液包含四个荧光通道,通过扩增结果判断7个位点等位基因类型,从而指导临床用药。
试剂盒共包含7个组分:反应液1#~4#,酶混合液,阳性对照,阴性对照,
反应液1#包含CYP2C9特异性引物及探针、特异性引物及探针;
反应液2#包含CYP3A5特异性引物及探针、ADRB1特异性引物及探针;
反应液3#包含AGTR1特异性引物及探针、ACE(I)和ACE(D)特异性引物及探针
反应液4#包含NPPA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内控引物探针;
酶混合液包含热启动Taq酶及UNG酶;
阳性对照包含特异性质粒及TE水;特异性质粒将各个基因型的质粒混合后配制成为阳性对照;
阴性对照包含TE水。
引物探针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必碁生物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未经德必碁生物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2010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