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压互联悬架管路连接模式切换装置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98176.6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91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孟祥鹏;汪若尘;季云华;孙泽宇;谢健;陈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G17/016 | 分类号: | B60G17/016;B60G17/019;B60G21/067;B60G21/07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悬架 管路 连接 模式 切换 装置 控制 方法 | ||
1.一种液压互联悬架管路连接模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传感器单元、处理单元以及执行单元;所述传感器单元包括车速传感器(1)、测距仪LF(2)、测距仪RF(3)、测距仪LR(4)、测距仪RR(5);所述处理单元中的ECU(6)将传感器单元发出的车辆实时车速以及四个悬架实时长度信息与存储单元(7)所存储的数据进行计算;
所述执行单元含有电磁换向阀A(8)与电磁换向阀B(9);ECU(6)将车辆实时信息与存储单元(7)中存储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控制电磁换向阀A(8)与电磁换向阀B(9)不同油口之间连接切换,达到在液压互联悬架在不同连接模式之间的选择;
所述车辆自带的车速传感器(1)获取车速信号,测距仪LF(2)、测距仪RF(3)、测距仪LR(4)、测距仪RR(5)分别装于左前、右前、左后、右后悬架顶部获取各自悬架实时长度信息;
所述电磁换向阀A为三位四通电磁阀,四个油口分别连接左前油缸下腔油管n2、左后油缸上腔油管p1、右后油缸下腔油管q2、右前油缸上腔油管m1,电磁换向阀B为三位四通电磁阀,四个油口分别连接左前油缸上腔油管n1、左后油缸下腔油管p2、右后油缸上腔油管q1、右前油缸下腔油管m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互联悬架管路连接模式切换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液压互联悬架各管路互不接通时称为模式0,处于前后交叉互联状态时称为模式1,处于左右交叉互联状态时称为模式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ECU(6)通过传感器单元中四个测距仪获取车辆各悬架实时长度并计算出此时车辆的俯仰角俯仰角加速度α、侧倾角θ以及侧倾角加速度β;
步骤2,ECU(6)结合存储单元中已存储的俯仰角阈值俯仰角加速度阈值-α0、α0,侧倾角阈值-θ0、θ0,侧倾角加速度阈值-β0、β0,以及车速阈值v0来判断此时车辆处于何种行驶状态,并控制执行单元中的电磁换向阀A(8)与电磁换向阀B(9)不同油口之间连接切换;
所述步骤1中ECU(6)根据测距仪LF(2)、测距仪RF(3)、测距仪LR(4)、测距仪RR(5)分别测出的左前、右前、左后、右后悬架实时长度信息,计算出各悬架伸缩量;ECU(6)根据各悬架伸缩量计算出俯仰角其中逆时针方向为正,a为前后悬架间距,Δl1为左前、右前悬架伸缩量平均值且以伸长为正,Δl2为左后、右后悬架伸缩量平均值且以伸长为正;再将俯仰角二次求导得到俯仰角加速度α;同时ECU(6)根据各悬架伸缩量计算出侧倾角其中θ以逆时针方向为正,b为左右悬架间距,Δl3为左前、左后悬架伸缩量平均值且以伸长为正,Δl4为右前、右后悬架伸缩量平均值且以伸出为正;再对侧倾角θ二次求导得到侧倾角加速度β;
所述步骤2的具体内容为:
ECU(6)判别为模式1的标准为:当俯仰角或者时,当俯仰角且车速vv0且俯仰角加速度α-α0或αα0时,当俯仰角且车速vv0且俯仰角加速度αα0时;此时,电磁换向阀A(8)中的n2、p1接口接通,q2、m1接口接通;电磁换向阀B(9)中的n1、p2接口接通,q1、m2接口接通,此时液压互联悬架为前后交叉互联,能有效控制车辆俯仰;
ECU(6)判别为模式2的标准为:当侧倾角θθ0或者θ-θ0时;当侧倾角-θ0θθ0时,侧倾角加速度ββ0或者β-β0时;此时,电磁换向阀A(8)中的n2、m1接口接通,p1、q2接口接通;电磁换向阀B(9)中的n1、m2接口接通,p2、q1接口接通,此时液压互联悬架为左右交叉互联,能有效控制车辆侧倾;
若不满足ECU(6)判别为模式1及模式2的标准条件时,ECU(6)控制执行单元将悬架连接模式调整至模式0;此时,电磁换向阀A(8)处于常闭状态,此时四个油口互不连通;电磁换向阀B(9)处于常闭状态,此时四个油口互不连通,模式0时,悬架状态为传统被动或主动悬架;
当车况符合模式1又符合模式2的标准时,优先模式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817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开门式热风旋转炉
- 下一篇:一种旋转烤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