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长余辉油溶胶及其制备方法、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90664.2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37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黄鹏;范文培;陈小元;林静;汪天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1/00 | 分类号: | A61K41/00;A61K47/34;A61P35/00;A61K4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鼎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11 | 代理人: | 张利杰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余辉 溶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长余辉油溶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长余辉纳米颗粒溶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N‑甲基吡咯烷酮的混合溶液,制备长余辉油溶胶。所述长余辉油溶胶可用于作为制备体内光学成像、组织深部PDT和循环反复治疗癌症的试剂。本发明所提供的长余辉植入体材料,其余辉强度及其衰减时间均得到大幅度提高,并且可以作为肿瘤的内置光源激发光敏剂,不需要任何外界光刺激,从而实现组织深部光动力学治疗,因此在癌症的治疗领域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学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长余辉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用途。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无创治疗手段,光动力学治疗(PDT)是利用特定波长激光照射肿瘤部位,激发光敏剂生成活性氧自由基(ROS),选择性破坏肿瘤组织,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PDT的激发光源从传统的紫外/可见光发展为近红外光和高能X射线,其组织穿透深度也从几毫米增加到几十厘米,组织深部PDT技术也由此应运而生。然而,近红外光和高能X射线照射分别容易造成热破坏和辐射损伤,所以急需发展清洁无害的内置激发光源来替代外界光源激发光敏剂,实现真正的组织深部PDT,无任何副作用。
长余辉材料在外界光激发时可以储存能量,在激发停止后仍可继续长时间发光。这种类似于“夜明珠”的神奇性能使得长余辉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夜间照明以及军事等领域。特别是最近纳米级长余辉材料(即长余辉纳米颗粒(PLNPs))的出现,使其应用扩展到了生物医学领域。PLNPs的余辉可以用于早期肿瘤的高灵敏度光学影像检测,并且无组织自发荧光,检测的灵敏度更高。更为重要的是,PLNPs的余辉可以激发光敏剂产生单线态氧,无组织穿透深度限制,适用于治疗组织深部恶性肿瘤。但是要想实现高效的组织深部PDT,还需要克服以下两大技术瓶颈:一是提高PLNPs的长余辉发光强度并延长余辉衰减时间;二是尽量使PLNPs“固定”于肿瘤区,防止其渗透到周围正常组织,提高其在肿瘤区的富集浓度,有利于实现增强型PDT以及周期性循环反复治疗,从而大幅度增强对组织深部恶性肿瘤的杀伤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植入人体的无渗透的长效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长余辉油溶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长余辉纳米颗粒溶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N-甲基吡咯烷酮的混合溶液,制备长余辉油溶胶。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长余辉油溶胶,所述长余辉油溶胶中含有长余辉纳米颗粒1~20mg,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0.2~0.8g,N-甲基吡咯烷酮1~2ml。
本发明再一方面还提供采用上述方法所制备的长余辉油溶胶作为制备体内光学成像、组织深部PDT和循环反复治疗的试剂的用途,所述长余辉油溶胶在人体内接触水后,变成凝固状长余辉植入材料。
本发明所提供的长余辉油溶胶可以用来激发光敏剂光克洛(HPPH),产生单线态氧,杀死肿瘤细胞。所述长余辉植入体材料,其余辉强度及其衰减时间均得到大幅度提高,并且可以作为肿瘤的内置光源激发光敏剂,不需要任何外界光刺激,从而实现组织深部光动力学治疗,因此在癌症的治疗领域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不需要复杂昂贵的设备,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长余辉油溶胶的合成路线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长余辉纳米颗粒的余辉发光光谱与HPPH的吸收光谱。
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长余辉纳米颗粒与HPPH加入SOSG后的荧光发射图谱。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经过HPPH和经过2min LED光照的长余辉纳米颗粒处理后,肿瘤细胞存活率柱状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906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