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松香基多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89912.1 | 申请日: | 201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6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饶小平;刘莉;宋湛谦;商士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231/02 | 分类号: | C07C231/02;C07C233/62;A01P15/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4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松香 基多 衍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林产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松香基多胺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其用作昆虫拒食剂及抗肿瘤试剂的用途。
背景技术
天然产物资源丰富,活性多样。以天然产物为起始原料,通过化学改性合成一系列含有手性中心的天然拒食剂是当今研究的一大热点。松香是一种重要的林业天然可再生资源,其主要成分为含有三环二萜结构的树脂酸。脱氢枞酸和二氢枞酸可以通过对松香的分离、纯化得到,由于结构中含有羰基基团,可以利用分子设计的多样性,把不同的官能团和取代基引入松香树脂酸骨架中,合成出一系列结构新颖、性能独特的衍生物。松香树脂酸衍生物在生物农药及生物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松香树脂酸为原料合成新型生物农药及医药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以化学农药为主的害虫防治理论与技术仍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的重要措施。对有机合成杀虫剂的过度依赖并长期大量使用,使得昆虫抗药性迅猛发展,环境污染严重,害虫防治以及环境问题面临巨大挑战。拒食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昆虫感受器,经由外围神经系统发生作用从而改变昆虫的行为。通过拒食我们也可以防治害虫侵扰,实现有效的保护。目前,药物治疗是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之一。以天然资源或是其衍生物作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已经发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植物油衍生物种类有很多,包括黄酮类、醌类、萜类、有机酸酯类、喹唑啉类等。以天然产物中的雷公藤、姜黄素、熊果酸以及植物多糖作为原料,合成多种具有抗肿瘤活性药物的研究非常受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应条件温和、过程可控、操作简单的松香基多胺衍生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松香基多胺衍生物的拒食及肿瘤应用。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松香基多胺衍生物,其结构通式如下:
式中松香衍生物主要是脱氢枞酸或二氢枞酸,NR为烷基胺,具体为小于4个氮的胺基,如乙基胺CH2CH2NH2、二乙烯基二胺CH2CH2NHCH2CH2NH2、三乙烯基三胺(CH2CH2NH)2CH2CH2NH2中的任意一种。
松香基多胺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的是一锅法反应:第一步,将松香树脂酸与氯化亚砜反应制备松香树脂酸酰氯中间体,第二步,将松香树脂酸酰氯中间体与多胺反应生成松香基多胺衍生物。
其中松香树脂酸与氯化亚砜物质的量之比为1:(2~3),具体为1:2、1:2.1、1:2.2、1:2.3、1:2.4等;催化剂DMF(N,N-二甲基甲酰胺)用量为松香树脂酸质量的0.1%~0.2%;溶剂为惰性溶剂,如二氯甲烷、甲苯、三氯甲烷、四氢呋喃等中的一种;反应温度为30~80 oC;如30oC,40 oC,50 oC,60 oC,70 oC,80 oC,反应时间3~8h,如3h,4h,5h,6h,7h,8h。
松香树脂酸酰氯中间体与多胺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反应溶剂为惰性溶剂,如二氯甲烷、甲苯、三氯甲烷、四氢呋喃等中的一种;反应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12~24h,如12 h,13 h,14 h,15 h,16 h,17 h,18 h,19 h,20 h,21 h,22 h,23 h,24 h。
本发明获得如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结合松香树脂酸的结构特点,对松香树脂酸的羧基进行改性,合成一系列松香基多胺衍生物,产品具有多个手性中心。该松香基多胺衍生物采用一锅法制备,经过酰氯化、酰胺化合成。
2.本发明中松香基多胺衍生物对玉米粘虫具有较好的拒食活性,对粘虫的拒食率可以达到90%以上。
3.本发明中松香基多胺衍生物对人乳腺癌MCF7抑制剂,IC50值为0.49μM。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脱氢枞酰乙二胺的红外谱图。
实施例1
一种松香基多胺衍生物,其结构通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99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