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叶茶的制作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87295.1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2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姚智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荔波县佳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10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53113 | 代理人: | 张玺 |
地址: | 558000 贵州省黔西南***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叶茶 制作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叶茶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普遍的白叶茶是以白叶一号为品种,一芽一叶至一芽三叶为原料,经摊青→杀青→理条→烘焙→整理等工序制作而成,加工出来的茶叶呈直条状,造型松散,不变携带和运输。
为保证加工出来的茶叶外形的一致性,原料采摘标准要求高,一芽一叶就只能按一芽一叶采,一芽二叶就只能采摘一芽二叶,造成采摘成本偏高;同时,白叶茶是一种珍罕的变异茶种,属于“低温敏感型”茶叶,其阈值约在23℃,茶树产“白茶”时间很短,通常仅每年春季一个月左右,高标准的采摘要求也不利于白茶茶青的下树率。
白茶最主要的特点是白色银毫,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且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昧鲜醇可口还能起药理作用;中医药理证明,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现有白茶的制作工艺为:萎凋、干燥、拣剔、过筛、打堆、烘焙和装箱;该工艺加工的白茶成品率低,不能有效提高成品白茶浸出的有效成分,整个工艺相对较长。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白叶茶的制作工艺,经过该工艺加工出来的白茶含白茶多酚更高,并且可溶性糖、茶黄素等品质因子增加,使得茶叶口感更好。。
技术方案:一种白叶茶的制作工艺,该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采摘:混采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作为茶叶原料;
B、摊青:将茶叶原料置于摊青槽内,摊凉4-6小时,每隔一小时翻动一次,待叶质变软;
C、杀青:采用金属导热杀青,时间2分钟,杀青温度为170-210℃;
D、酶处理:对杀青叶喷洒浓度为4~8%的纤维素酶;
E、第二次杀青:将冷却叶置于微波杀青机中,调节微波功率为1000w/kg,温度为150-160℃,杀青时间为3-5分钟,得到第二次杀青叶;
F、烘焙:采用远红外茶叶提香机,温度130-140℃,烘焙厚度5cm。
具体地,所述步骤B摊青中,在摊凉时茶叶含水量降至70-80%。
具体地,所述步骤B摊青中,室温为22℃以下。
具体地,所述经过步骤F烘焙后含水量降至6%以下。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该工艺对茶叶原料要求很低,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可混采,在降低了采摘成本的同时,也最大化地提高了白茶下树率。
2、该工艺经过酶处理后,使得茶叶中的营养成分转化出来,并且可溶性糖、茶黄素等品质因子增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白叶茶的制作工艺,该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采摘:混采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作为茶叶原料;
B、摊青:室温为22℃以下,将茶叶原料置于摊青槽内,摊凉4小时,每隔一小时翻动一次,待叶质变软,摊凉时茶叶含水量降至70%;
C、杀青:采用金属导热杀青,时间2分钟,杀青温度为170℃;
D、酶处理:对杀青叶喷洒浓度为4%的纤维素酶;叶质变软,有黏手感,手握成团而不散,少量茶汁溢出,成条率80%以上。
E、第二次杀青:将冷却叶置于微波杀青机中,调节微波功率为1000w/kg,温度为150℃,杀青时间为3分钟,得到第二次杀青叶;
F、烘焙:采用远红外茶叶提香机,温度130℃,烘焙厚度5cm,含水量降至6%以下。
实施例2
一种白叶茶的制作工艺,该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采摘:混采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作为茶叶原料;
B、摊青:室温为22℃以下,将茶叶原料置于摊青槽内,摊凉6小时,每隔一小时翻动一次,待叶质变软,摊凉时茶叶含水量降至80%;
C、杀青:采用金属导热杀青,时间2分钟,杀青温度为210℃;
D、酶处理:对杀青叶喷洒浓度为8%的纤维素酶;叶质变软,有黏手感,手握成团而不散,少量茶汁溢出,成条率80%以上。
E、第二次杀青:将冷却叶置于微波杀青机中,调节微波功率为1000w/kg,温度为160℃,杀青时间为3-5分钟,得到第二次杀青叶;
F、烘焙:采用远红外茶叶提香机,温度140℃,烘焙厚度5cm,含水量降至6%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荔波县佳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荔波县佳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72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绿茶浓缩液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普洱茶直根条茶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