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IGBT器件瞬态物理过程的分段折线建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82414.4 | 申请日: | 2017-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12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赵争鸣;蒋烨;檀添;李帛洋;凌亚涛;施博辰;袁立强;陈凯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367 | 分类号: | G06F30/367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张文宝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igbt 器件 瞬态 物理 过程 分段 折线 建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半导体器件IGBT在硬开关工作模式下瞬态物理过程的分段折线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典型IGBT内部结构及其瞬态物理过程,在一定的简化假设条件下,用分段函数描述IGBT开通和关断过程中的集射极电压vce、集电极电流ic,和栅极电压vge。建模所有参数可从IGBT的数据手册(datasheet)获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IGBT分段折线建模在仿真电路中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IGBT的折线建模描述整个换流回路的特性,不需要对与IGBT换流的续流二极管进行建模。本发明提供的分段折线建模参数提取方便,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器件关键瞬态特性,适用于电路仿真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IGBT器件瞬态物理过程的分段折线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目前电力电子建模中应用最广泛的主动开关器件,因此对IGBT的建模进行了大量研究。从器件应用者的角度,目前的IGBT建模主要分为两大类:机理建模和行为建模。机理建模主要是利用半导体物理学的知识,基于IGBT内部结构和载流子的运动过程来建立的,可以准确地仿真IGBT的稳态和瞬态特性。经典的机理建模有Hefner建模,Kuang Sheng建模和Kraus建模等等。机理建模虽然精确,但结构复杂,参数提取困难,计算量大不易收敛,不适用于复杂的电路仿真。行为建模忽略一些IGBT内部物理机理,更注重拟合器件的外特性,可以用于电路仿真,比理想开关建模的仿真得到的结果更精确。相比于机理建模,行为建模结构简单,但准确性不高,对不同工况的适应性较差。行为建模参数提取方法复杂,需要从实验结果中提取参数。
发明内容
针对常规IGBT行为建模瞬态特性不够精确,且建模参数提取依赖实验结果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适用于电路仿真的IGBT在硬开关工作模式下的分段折线建模。其特征在于,基于典型IGBT内部结构(平面栅NPT型)及其瞬态物理过程,在一定的简化假设条件下,用分段函数描述IGBT开通和关断过程中的集射极电压vce、集电极电流ic,和栅极电压vge。建模能够反映器件关键的瞬态特性,并且建模的所有参数可全部从datasheet获取。所述的用于描述IGBT开通和关断过程中的集射极电压vce、集电极电流ic和栅极电压vge的分段函数通过以下步骤来确定:
1)确定IGBT开通和关断瞬态过程的各个阶段。
从驱动发出开通指令到开通稳态之前,将开通瞬态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从驱动发出开通指令到ic开始上升,第二阶段为ic从0上升到最大值,第三阶段为ic从最大值恢复到负载电流,第四阶段为结束时vce下降到稳态饱和电压。
从驱动发出关断指令到关断稳态之前,将关断瞬态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从驱动发出关断指令到vce开始上升,第二阶段为vce从稳态饱和电压上升到直流母线电压值,第三阶段为ic从负载电流下降到拖尾电流起始值,第四阶段为结束时ic下降到0。
2)根据IGBT瞬态物理过程和一定的简化假设条件,计算上述四个阶段中集射极电压vce、集电极电流ic和栅极电压vge的起始值和终止值,以及各个阶段的持续时间,据此将各阶段内的电压电流确定为线性函数形式或指数函数形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IGBT分段折线建模在仿真电路中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IGBT的折线建模描述整个换流回路的特性,不需要对与IGBT换流的续流二极管进行建模,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824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