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检测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的引物组以及探针序列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73960.1 | 申请日: | 2017-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22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姜敬哲;高芳;王江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51;C12N15/11;C12R1/93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宣国华;马赟斋 |
地址: | 510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检测 鱼类 病毒性 神经 坏死 病毒 引物 以及 探针 序列 |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检测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的引物组以及探针序列,所述的引物组为:FP:CATGACACAAGGTCCCCTGTACAACGATTC,RP:AACATCTCCAGTTCCAAGGCTGTAGTCAAT;所述探针序列为:CAAGGCTGTAGTCAATGGACAGCGGACGG(dT‑FAM)CCA(THF)GC(dT‑BHQ1)GGAAGACTGCTCC(C3spacer)。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引物组和探针序列在制备用于RPA检测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的试剂的应用。以上述引物组和探针序列为基础开发的荧光定量RPA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反应迅速、仪器设备要求低等优点,非常适用于水产动物病原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引物及探针,具体涉及用于检测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的引物组及探针序列。
背景技术
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Viral nervous necrosis,VNN)又称脑病和视网膜病(Viral encephalopathy and retinopathy,VER),是由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Viralnervous necrosis virus,VNNV)引起的鱼类传染病。该病对仔鱼和幼鱼危害很大,严重者在一周内死亡率可达 100%,对成鱼也有很高的致死率。由于其极高的传染性和危害性,被国际兽医组织(OIE)列为重要的鱼类病害。目前,针对该病毒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病毒的早期准确检测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尤为重要,因此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准确的病毒检测方法对病毒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是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为代表的病原检测技术。但是此过程需要精密的仪器和专业的试验场地,耗时长,时效性低,不能满足水产养殖现场诊断的需求。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可在室温下进行的核酸快速检测技术,无需温控设备,反应可在 15分钟内迅速完成,具有和 PCR一样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非常适宜水产病原的现场快速检测。RPA检测所用的引物组和探针是其核心组分,它们决定着RPA的检测效果。但RPA引物和探针的设计难度较大,没有类似PCR引物的专业设计软件,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完全依赖于引物设计者的经验和大量的试验验证。有时从数十套候选引物探针组合中都难以筛选到1套可用的检测序列,因此引物设计是RPA检测方法成败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用于检测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的引物组以及探针序列。
本发明的引物组和探针序列是根据病毒RNA2(GenBank accession no.AY744705.01)核酸序列设计而得。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检测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的引物组以及探针序列,其中,所述的引物组为:
FP:CATGACACAAGGTCCCCTGTACAACGATTC
RP: AACATCTCCAGTTCCAAGGCTGTAGTCAAT
探针序列为:
CAAGGCTGTAGTCAATGGACAGCGGACGG(dT-FAM)CCA(THF)GC(dT-BHQ1)GGAAGACTGCTCC(C3spacer)。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使用上述引物组和探针序列在制备用于RPA检测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的试剂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1套用于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的荧光定量RPA(qRPA)检测引物组和探针序列,以它们为基础开发的荧光定量RPA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反应迅速、仪器设备要求低等优点,非常适用于水产动物病原检测。NNV-qRPA检测体系的检测灵敏度与qPCR相似,但检测时间仅为20±0.50分钟,时间相比qPCR大大缩短;反应温度为恒温37℃,无需升降温系统,适于野外实地操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739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脚踏式收车结构
- 下一篇:一种汽车转向轴及汽车